第140章 道聽途說(第3/3頁)

相比於需要拉攏士族、承認貴族特權的匈奴漢國、南方晉室、西邊涼州,北方是真的拋開了門第之見,不敢說絕對公平,但至少給下位者上升的機會。

而那位女子……崔淶莫名地伸出手,想到初見之時,她靜地塢墻之上,看著他們一刀刀,把那叛亂賊人活剮而下,她該出手時,從來不會心軟。

崔悅長嘆一聲:“如是,我清河崔氏,怕是麻煩了,你是看好渤海公了?”

“自然,”崔淶被那麽多玩家輔助六七年,充分吸收了先進思想,斷然道,“父親不妨想想,自曹魏立九品中正制之後,士人多行荒悖之舉,王權旁落,廢立勝行,且不說八王之亂,便說武帝奪魏,有多少人為了自家,視若無睹,任其發生,惠帝為太子時,又有幾個真心拒絕?亂天下者,正是士人也!”

司馬炎祖孫三代奪取曹魏江山,靠的就是士族支持——司馬家給的權利更多,而惠帝一個白癡當上太子,更多是士族樂見其成,畢竟沒有比一個白癡更能忽悠的皇帝了。

殺張華一家,更多的是因為他出生寒門,卻躍入高位,看劉琨這些在無數勢力裏反復傾倒,卻總能身居高位,就知道士族的力量有多強。

崔悅當然明白這些,於是越加沉默。

“父親,這天下安穩,家族才能興盛,否則,縱是士人,亂世之中,也難活命,南渡之時,有多少部曲為爭一船位而拋子棄女?”崔淶沉聲道,“您知道南方是何種情況,再看北方,有短弱之相嗎?”

南方如今占山圈地,矛盾重重,劉琨的朋友祖逖已經在南邊當上徐州刺史,想要北伐收復洛陽,南邊晉王的回復是撥了一千人的糧餉、三千匹布帛,讓他自募戰士。

指望他們打過來,下輩子吧。

“你可知,此注若下,我清河崔氏一門氣數,便全托於北方了。”崔悅凝視著兒子的臉龐,“如今我家已是名門望族,可真要賭此、賭此滿六性命?”

“哪有滿門,您不是早就派弟潛、湛兩人數位族弟南下晉室了麽?”崔淶平靜道。

崔悅氣了個倒仰,大呼了幾聲逆子,喝了好幾口茶才平靜下來。

但看兒子那堅決的模樣,只能長嘆一聲:“罷了罷了,事已至此,也奈何不得,北方望族便就那麽幾只,寒門低品,吾也讓人幫你聯絡,唉……”

北方士族並不是鐵杆一片,相反,在晉朝時為了爭奪權力,沒少相互下絆子。

他崔家當墻頭草想待價而沽也得看準時間,不能太過,否則等雙方都失去耐心,中間隊會是兩方第一個要消滅的不穩定因素。

所謂不站隊就不參與是不可能的,且不說第三方有沒有機會鶴蚌相爭漁翁得利,光是兩方有人勝出之後,也不會放過沒幫他的人。

現在,只能聯絡想要上位的寒門小族,讓他們效忠北方,安定治下,以此做為給的渤海公的禮物了,不成敬意。

至於那些想要鬧事,勾結石勒匈漢的士族們,當然是拒絕,這便是站隊下注了。

他把這些想法說給兒子聽,崔淶瞬間大喜,謝過父親。

看到兒子喜悅的眉目,崔悅長嘆一聲,覺得生了個債主,但又有些驕傲,家有麒麟兒,功業將成,為父親的,豈能不支持?

崔淶,恭送父親去休息。

說服了父親,還又逃過了一次逼婚,崔淶心情甚好,穿上儺衣,戴上面具,就去不遠處軍營中一番大跳,祈求勝利,獻媚神靈,引行軍卒叫好,超解壓。

走時他看到徐策默默望著天空,仿佛思念著誰,不由得嘖了一聲。

這樣子就是為情所困吧?

還是那些異人說的對,單身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