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道聽途說(第2/3頁)

尤其是工匠,這幾年,北方培養了不少工匠,但優秀的工匠大戶還是在士族手中——沒辦法,高端技術工種很難速成,別的不說,宮室屋頂轉角處的飛檐翹角所用的鬥拱,就不是一般新手木匠可以做成的。

而士族將也知道這些匠戶的重要性,為此專門設立了匠戶,為了防止匠戶流失,他們限制匠人的自由,地位極為低賤,不允許他們子孫脫離匠戶,讓手藝世代相傳。

趙浮屠卻一點不擔心,在通過女神的允許後,他已經可以是一個自由的傳法者了,不用拘泥於寺院之中——當然,更大的原因是他在向秀兒姑娘要工匠時,得到了“你想屁吃呢,我們這裏都不夠呢!”的回復,所以,他需要自己去向士族們化緣,討要工匠。

沒有關系,他做得到。

於是,捏臉美貌度高達一個半小時的青年剃了三千煩勞絲,又用福田布披了袈裟,拿著鐵缽盂就出門了。

視頻發出時,劃過的都是各種彈幕。

“哇哇哇,沒想到光頭也可以更美”

“大師光頭眉目更清秀慈悲啊”

“有那味了,就差腦後一個日輪了,誰幫他P上去?”

“突然想信佛了,鵝米陀佛!”

“荒唐,以色示人,此乃妄念,非佛本意”

“額,前邊的,若人人都心中有佛無妄念,早就證道如來,不需傳法了”

“就是,魏晉時代,長得好看就是真理,就能通行”

“愛看看不看滾”

“這麽俊俏的大師,我終於知道妖精們為什麽饞唐和尚的身子了。”

“前邊的擦擦口水”

-

趙浮屠化緣的事暫且略過,北方的事情中,他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件。

十月,北方的天氣已經冷了下來。

渤海郡的麥苗已經種下,崔淶一身勁裝,騎在馬上,觀看著一片片的麥田。

如今北方是三季輪換之田,棉花收獲後,便種豆類,輪換交替,否則太耗費地力,玩家們已經研究過了,古代的棉花產量不過一百多斤,吸肥力遠不如現代能產五六百斤棉花的良種,只要施好農家肥,第二年種豆,便能維持耕作。

而冬麥如今已經漸漸成為北方的主食,麥的種植範圍要高過粟,以前推廣不足,是因為這東西真的割喉嚨,而在石磨推廣後,就不再是問題。

他肆意騎行在田間的小道裏,意氣風發,宛如玉樹遊龍。

當年在潞城外求生的少年,如今已經一位頂頂的好男兒,且弱冠之際,就已身居一郡太守之職,更是渤海公嫡系,真真是走在了北方諸人前邊,讓人又羨又嫉。

崔淶正欲回府,便見前方橫立著一馬車,堵住去路。

他正要要求去方讓路,便見車簾一掀,走出來一名三十五六的儒雅中年文士。

崔淶瞬間神色大變,差點掉頭就跑。

……

府邸裏,年輕的崔太守一邊殷勤地給人倒茶,一邊略帶埋怨道:“父親親自前來,怎地不說一聲。”

崔悅神色冷漠:“聽聞你生辰已至,卻不願回鄉,想是官威甚重,族人請不動你,老父便親自前來相請,不知可願屈於老宅,前去加冠啊?”

崔淶面露無奈,他是真不想回清河郡老家,一回去,那家裏的長輩親戚催起婚來,簡直天地無色,日月無光。

“還有你妹妹,也是一樣,我已不求她辭去縣令一職,可她如今已經十七歲了,再不嫁人,這拖下去如何是好?”崔悅越說越怒,“你一兄長,不勸她就罷了,還成日與她串連,久不歸家,是想做什麽?”

崔淶腦筋急轉道:“父親莫急,兒是有苦衷的。”

崔悅神色冷漠,仿佛在說,編,我就看你怎麽編。

“父親,如今渤海公治下嚴謹,有並冀幽三州之地,關外有鮮卑俯首,關內有諸胡稱臣,如今又大興業,必不只圖三州之地,”崔淶看到父親神色漸漸嚴謹起來,繼續道,“而幽冀並不太平,渤海公不以士族治政,已是多家不滿,沖突必生,諸族長想用吾聯姻士族,以期左右逢緣……”

說到這,他忍不住提高聲調:“父親!渤海公如有如今家業,豈是能隨意欺瞞的妄人,我崔氏若真首鼠兩端,主公治下人才濟濟,何能容地下我?”

他也知道家族難做,這幾年,幽州做到太守高位的,就他一人,而如今渤海公派人於各處興建產業,深入地方,更讓本地士族恐慌,為求自保,必然多出奇招,結盟崔氏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這兩年,崔氏的年輕子女婚姻幾乎可以說是任君挑選,他和妹妹更像兩塊肥肉,被人撕來扯去,煩得他哪怕只隔了兩百裏,也過年都不想回家。

崔悅嘆息道:“兒啊,給我交個底,渤海公,真的不願立九品之制麽?”

“絕無可能!”崔淶說得斬釘截鐵,“父親不妨也回復諸公,主公治下,唯才是舉,不以品行門第而論,她只是不濫殺,並非心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