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無處無愁(第3/19頁)

“老佛爺,萬歲爺來了。”崔貴祥通傳一聲便下台階撫袖打千兒,“奴才給主子見禮。”

忙活著的眾人紛紛撂下手裏的活計蹲肅行禮,皇帝心不在焉地應聲“起身起喀”,朝西偏殿前看過去,她低著頭中規中矩的侍立,平靜得像一汪水,他呼吸窒了窒,心頭又鈍痛起來。

莊親王唯恐皇帝失態,偷著扯他的袖子。太皇太後原先笑吟吟的,可看見皇帝大庭廣眾下愣神,不禁有些惱了。她板著面孔清了清嗓子,“皇帝怎麽這會子來了?”

皇帝忙收回視線向上作揖,“孫兒給皇祖母請安。”

莊親王也躬身揖手,笑道:“孫兒才剛在軍機處擬草詔,擬著擬著想起皇祖母千秋將近,就上養心殿找萬歲爺商量著怎麽給皇祖母敬賀。萬歲爺說要聽皇祖母的意思,孫兒就拉著萬歲爺一道來了。”

皇帝趕緊順著台階下,和莊親王一左一右攙扶太皇太後,小心應道:“正是呢,皇祖母的好日子,孫兒下旨在中和殿給皇祖母升座受百官朝拜,回頭再命禦膳房備大宴,宴請臣工們和家眷。朝中肱骨多是南苑王府的舊臣,彼此也都相熟的,自打開國後立了規矩,但凡外臣不得入後宮,以前的老相知也少有往來了,每每不過遞請安折子,這回也熱鬧一回,叫他們進來和老祖宗說說話兒。”

太皇太後這才露了笑臉子,暗盤算趁今天把守陵的事兒提了,看看皇帝是怎麽個說法。於是道:“難為你想得周全了,只是我的千秋不算什麽,四月裏有先皇的生祭,你們可還記得?”

莊親王難得正經起來,和皇帝一同道:“孫兒萬不敢忘。”

入畫上來敬茶,錦書是個知趣兒的,再也不露面了,皇帝頗感失望,強打了精神道:“內務府和欽天監年下就張羅了,該備的也都備了,等日子到了,孫兒必定上昌瑞山親自祭奠,倘或還有哪裏不足的,請老祖宗示下,孫兒立刻打發人去料理。”

太皇太後拿盅蓋刮著茶葉,一面緩緩道:“我瞧著都齊全了,他們的差辦得不賴。只一樣,今年是你皇考晏駕整十年,是天大的事兒。我琢磨著山上冷落,該當派人守陵祈福才好。內務府裏擬了個花名冊子,挑了十個人出來往山上派,誦上九九八十一天的經,好叫你皇考在那邊受用些個。”

皇帝嘴上恭敬道:“皇祖母想得周全,就照皇祖母的意思辦吧。”心裏不由牽扯起來,總覺得有什麽貓膩似的。 

太皇太後朝崔貴祥使了個眼色,復又若無其事地說笑,“這方是你們做兒子的孝道。人活一世,什麽都可以撂下,唯獨父子情最要緊。老子教養兒子,兒子孝敬老子,只管上外頭看去,小家子尚且把倫常頂在頭頂上,像咱們這樣的人家就更要留神了。”

皇帝和莊王爺諾諾稱是,這話明面上是在論高皇帝的喪祭,其實是實打實地說給皇帝聽的。昨天的新聞八成是傳遍了紫禁城的每一個院落,每一條巷子。宮裏規矩再大,總有人頂 風 來事兒,私底下嘈嘈切切的議論,添上一句“這話我只和你說”,然後不消半刻,連凈房裏刷便桶 的都知道了。

太皇太後人在頤和園裏,耳報神卻無處不在。三個人終究是照面了,沒有大動靜是預料中的,皇帝內秀,肚子裏裝得下乾坤,他這會子不言聲,並不表示往後一定太平無事。男人啊,遇著了真心愛著的人,眼裏揉不得沙子。歷朝歷代都有為女人反目的父子兄弟,她害怕這種事也發生在皇帝和太子身上。她的瀾舟和東籬,一個是心,一個是肝,傷了哪個都會叫她痛不欲生。再這麽等下去,就算是下了決心要收網,魚大,勢必繃斷了繩子,到那時候就來不及了。

崔貴祥哈著腰,把事先預備好的花名冊呈上來,“這是內務府指派守陵宮女太監的名單,恭請萬歲爺禦覽。”

皇帝接過去,通篇的簪花小楷賞心悅目。他看過錦書手抄的《金剛經》,料想這冊子一定出自錦書之手,便帶著三分賞玩的心態去看。

崔貴祥悄不聲兒的覷皇帝的臉色,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錦書這輩子有沒有命活著出宮就看這次了,不過瞧著昨兒唱的那一出,要想叫萬歲爺勾兌,顯然是不可能的。不過好在還有太皇太後,皇帝主意再大,老祖母的話還是會聽的,老祖宗發落了,料著他也不會違逆。

果然的,皇帝的眉頭皺了皺,臉上即刻陰霾遍布,眯眼盯著那排“未入籍敬煙侍女慕容氏”看了半天,合上折子擱到了旁邊。

他胸口憋著一團火,為什麽人人都要來插上一杠子?皇後也好,太後也好,如今連太皇太後也公然站出來阻止了。他是皇帝,要擡舉一個亡國公主就那麽難嗎?她們成天算計累不累?他的死活不要她們操心了成不成?他早就已經神魂顛倒,她們再攔著也不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