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渴望認識社會(第3/6頁)

“什麽那部那部的,到底哪部啊?”林曉旭問。

“是不是吳英主演的?”劉夏突然想起,“愛你沒商量。”

“這事咱們再商量一下吧。”王笑天笑道。大家嘩地全笑了。

大家一路走一路聊。一輛奔馳500突然在他們身邊刹住,從玻璃窗裏探出一個頭。

“小王,嗬,真是笑天。”說話的人立刻從車裏下來。

王笑天也認出是張經理,爸爸曾經幫過他的忙。

“小王,快,上車,上哪兒?我開車送你去。”

“回家。不用送。我們自己走。”

“哎呀,不要客氣,來來!那人說著就拉王笑天上車,“我送你回家!”

“我。我還有同學。”

“好說,好說,都上!”

王笑天也說:“蕭遙、劉夏、謝欣然,你們也上來吧,有位子,擠一擠。”

蕭遙和欣然不好說什麽,擺擺手,自個兒走了。劉夏性子急。她撇撇嘴,翻著白眼。

“劉夏,你坐嗎?”王笑天問。

“像我們這樣的老百姓不會開小轎車的門,哪裏坐得起!”劉夏冷冷地說,跑著去追蕭遙他們。

王笑天尷尬地呆在那裏。

那經理還一個勁兒地說“上車,上車”,並自作主張把王笑天的車子放到車鬥裏。

突然,王笑天像明白了什麽,一把扛下他的車:“張叔叔。謝謝了,我不坐車。”

說完,騎上山地車,去追劉夏。

“劉夏,我的單車是為你才去補胎的!”

最貧困和最富裕

下面幾日的活動安排.先是參觀一個貧困山區。這個山區離廣州60多公裏,溫飽還沒解決。當山區的老鄉帶著驚喜、羨慕、詫異的目光望著這群來自特區的少年,欣賞著他們名牌服飾,聆聽著他們歡聲笑語時,蕭遙為自己在老鄉面前所表現出來的闊綽渾身不自在起來。負責人介紹說,廣東發展不平衡,珠江三角洲富得流油;而自然條件惡劣的山區,人們至今連溫飽都做不到。廣東還有百分之六十的地區和百分之四十的人民還很窮。

村幹部領他們走訪了幾家。這裏農民住的是“幹打壘”土屋,房間很陰暗,從外頭進去,要過好一會兒眼睛才能適應。蕭遙看到屋裏粗糙的家具、簡單的用品,想到自家精致的紅木桌椅。方便快捷的微波爐等,心裏好不安生。飽受鳳吹雨淋太陽曬的農民一年到頭辛苦勞作卻生活在貧困線下,自己不農不工,卻在享受著現代化的生活!

走訪了農家後又去參觀小學。山區小學的情景是這群深圳中學生想象不出的。如此低矮的校舍簡陋的教室他們哪曾見過!大家注意到,課桌上擺的“鉛筆盒“大多數是注射劑之類的包裝盒,用的是最最普通的鉛筆和圓珠筆。而深圳的學生。有自己的家庭電腦,派克筆也一支接一支地買,幾千元的“快譯通”和“walkman”也不當回事。今天,他們第一次覺得自己奢侈了。當場,同學們自發地開展了為“希望工程”捐款活動。他們說,只要我們少買一件衣服,少上一次娛樂場所。少花一點零用錢,我們就可以供他們上學。讓我們這些特區的哥哥姐姐為山區的弟弟妹妹們盡一點力吧。

社會調查已經開展了好些年,可組織學生到山區調查卻是第一次。起初,校領導還擔心學生會因此嫌棄農民、厭惡山區,看到他們爭先恐後地為希望工程捐款,老師們欣慰地笑了。

中午,同學們吃自備的幹糧,因為事先老師說過不要麻煩老鄉。同學們吃自己帶來的漢堡包,高級飲料時,發現這裏人吃的是稀飯。問他們中午怎麽還喝粥,他們說三餐都是這樣。當地幹部說,他們糧食不夠,只能熬粥吃。因為飯太稀,吃完後碗都不用洗,甩幾下就幹凈了。

同學們愕然。他們根本沒有想到特區周圍還有許多為吃飯犯愁的農民。深圳的報紙上登過,特區的豬天天在過年!酒樓飯館每天不知要倒掉多少雞鴨魚肉和白花花的大米飯,連依靠這些“泔水”喂豬的人都深感痛心!看到山區人的生活,大家心情很沉重。他們生活在特區,看到的是本地和鄰近地區的富裕生活。不知周圍還有這麽貧窮的地方。他們對“貧困”感到陌生,對落後的山區、樸實的農民知道得很少。他們第一次切切實實地感到,浪費糧食太罪過!他們之中沒有人不會背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名詩,可是深解其意,懂得珍惜勞動人民血汗的又有幾人?如果不是親眼目睹老鄉們的飯食,他們哪有這種切膚的感受!

同學們把自己的食品分給山村小朋友。娃娃們拿著食物歡天喜地地回家交給父母。這情景讓人看了鼻子發酸。

同學們的這些體會正是教師們所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