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詩歌賞析(第5/11頁)

傅山的這首詩,很集中地體現了明末知識分子對農民起義軍態度的轉變。在傅山早年的作品當中,對明末農民起義軍以“賊”呼之,基本上是敵視的態度,但清軍入主中原之後,民族矛盾成了最大的矛盾,這讓明的士族遺民和農民起義軍走到了同一條戰壕裏,葉潤山和閻爾梅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而傅山的這首詩,也明確表明了自己的支持態度。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可禪、可繼、可革,而不可使夷類間之”這句話的深入人心。

這鐵脊銅肝的義士,即使是刑杖也無法摧折他的意志,他是山東男兒的好榜樣。他背負著行李毅然加入義軍,散盡了當年在明朝為官時的俸祿。他奏響了驅逐滿清的戰鼓,讓日月也為之悲憤。他振臂一呼,從者雲集,成千上萬勇猛如虎豹的熱血男兒加入了義軍,義軍氣勢如虹,像風雲席卷萬裏,讓北方侵略者畏懼悲泣。在山中的我不需要誦讀《無衣賦》表明心跡,因為我已經遙遙拜服在你們的義旗下面。

最後一句,似乎是在說傅山對這支義軍,有實質上的支持和參與,很可能是提供了資助。

“無衣賦”指的是《詩經·國風·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這首詩氣勢雄渾,感情熱烈,表達了傅山對榆園軍起義的熱情贊頌和深深期望。

王公昨夜得霜裘

——回夢遊仙嘆逍遙

王公昨夜得霜裘,又與靈妃賭帶鉤。戲得紫壺三醖酒,一時飛上九重樓。

——《王公昨夜詩》

這首詩也出自傅山的一幅書法作品:《王公昨夜詩軸》,水墨絹本,縱159厘米,橫 46厘米,山西省博物館藏。

這幅字,通常被認為是傅山晚年的作品,行草相間,樸拙跌宕。

這首詩,可以算是一首遊仙詩。

遊仙詩是道教詩詞的一種體例。指的是歌詠仙人漫遊之情的詩。我們可以把遊仙詩理解為古代詩歌作品當中的修仙類作品。其題材多半是幻想中的仙境景象或仙人生活,以及抒發對神仙的仰慕和祝頌之情。遊仙詩通常想象奇詭,文辭華麗,頗具浪漫主義情懷。本詩就非常有代表性。在傅山想象中的仙人生活是那樣的逍遙自在,醇酒美人,風流瀟灑,打破了高高在上的神仙威儀,反倒是帶上了三分人間煙火氣。

這裏的“王公”指的是東王公。東王公與西王母共同被尊為道教尊神。其本源是戰國時楚地信仰的“東皇太一”,又稱“東君”,也就是被神話了的“太陽神君”。

“靈妃”似乎是指“天靈妃”,為中嶽大帝之妻。

真人醉舞揮如意

——雪、樂、舞、肴雜糅的慕仙歌

絳雪花開靈鎖寒,仙風吹響碧瑯玕。真人醉舞揮如意,解酒子梨索一盤。

——《草書七絕立軸》

這首詩,出自傅山另一幅書法作品,《草書七絕立軸》。水墨綾本,縱175厘米,橫46厘米。台灣何創時書法藝術館藏。

落款:書為振翁先生政。傅真山。

鈐印:傅山之印、司馬大夫。

收藏印:沈陽東山寶殉平生珍賞。

“振翁先生”到底是誰,我沒有查到資料,也就無從描述此詩的創作背景。從辭意上看,這首詩也只是優美綺麗的寫景抒情,似乎也真人醉舞揮如意可以歸入遊仙詩的範疇,並無太多的政治和世局背景在裏面。

詩意空靈曼妙,綺麗華美,如行雲流水一般勾勒出想象中的仙境景象。

也有學者認為這幅字是代筆作品。

春日花飛滿四鄰

——那一片如詩如畫的春色

春日花飛滿四鄰,不須酤酒漫醺醺。酡顏偏稱西螺紫。納入桃林佛頂雲。

——行書《春日》詩軸

這首詩也出自傅山的一幅書法作品——行書《春日》詩軸。絹本,縱161厘米,橫48.5厘米,山西省博物院藏。

這幅字的落款只有“山書”二字,這種落款被稱為“窮款”。“窮款”是指書畫家在他的作品上題款時僅僅只寫下他的名字。在傅山的作品中,這樣的書法往往帶有濃重的商業意味,獲贈書法的人可能和傅山沒有太深厚的關系,作品也可以很方便地被轉贈和出售。傅山晚年,隨著名聲的日益遠播,慕名求字的人也越來越多,這使他產生了“畏人如畏虎”的感慨,這種窮款的書法作品也逐漸增加。

這首詩,是一首關於春天的詩,也是一首由顏色構成的詩。別忘了,傅山不僅是書法大家和醫學大家,更是繪畫高手,“字不如詩,詩不如畫”,在傅山的詩作當中,以中藥入詩很是常見,作為一個畫家,以顏色入詩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