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薄暮心動(第3/3頁)

總還是隔著一層,總還是缺了些什麽,心內那種空蕩蕩的感覺,一直延續,直至今日的傍晚。

十三年前,在中書省的值房內,盧世瑜一面等待水沸,一面發問道:“今日給殿下講過的書可都明白了?”但凡是跟老師在一起,便必然要應對他無休無止的提問和詰責,這也是自己平素害怕見他的原因。可是不知為何,今日卻只想和他同處一室,於是只能答道:“是。”果不出所料,老師要求他背誦和講解早晨學習的《論語》章節。當老師皺眉傾聽的時候,他突然很擔心他會不滿意。

看著老師點頭微笑,他才終於松了口氣。他雙手恭恭敬敬接過老師遞過來的茶,一面啜,一面小心翼翼的提出了使自己疑惑很久的問題:“先生,孔聖人的爹爹是誰?”盧世瑜微微一愣,旋即答道:“聖人之父是魯大夫叔梁紇。”他於是又問:“聽說聖人的爹爹是與人野合才生下了聖人,先生,什麽叫做野合?”不想盧世瑜聞言,登時變了臉,厲聲問道:“殿下這話是聽何人說的?”他被嚇了一跳,嚅囁了片刻,終於老實答道:“我是從《太史公書》中看到的。”盧世瑜神情這才稍稍緩和,但仍是正色教導他道:“聖人之學,可治國安天下,可修身養正氣,殿下身為國儲,此二者不可偏於一,不可失於一。殿下一言一語皆關系萬世宗祧,一步一行皆為黎民表率,尤宜時時參省自察。臣請問殿下,依照聖人之言,該當如何自省?”

這並不是他來尋找老師的初衷,此刻白白受了一通教訓,也只好規矩答道:“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盧世瑜不依不饒,繼續責問:“那殿下可知今日自己說錯了什麽話?做錯了什麽事?”

他已大約意識到“野合”並不是個正人君子應當談論的字眼,只得低頭作答:“是,我不該言誹聖人,也不該獨自到此來見先生。”

盧世瑜這才點頭道:“既如此,請殿下速回東宮吧。”

那次的交談,最終又演義成了一次說教晚課。其實他最想知道的並沒有問出口:聖人三歲的時候,就沒有了爹爹,那麽他的心中也會同凡人一樣感到孤寂麽?當聖人感到孤寂之時,當聖人的心中空蕩蕩的時候,他又該當如何去化解?

這疑惑,在聖人書中,尋不出答案。再後來,盧先生也遺他而去,他就更沒有機會問出口了。

遠在蜀地的大兄有足疾,現在膝下僅有三女,四弟早殤,而自己的世子甫生即喪,若是齊王側妃此次產子,便是皇帝的長孫,他可以想見皇帝的心中是如何期盼這個孩子。但是,即便是如此,為了保全齊王,他卻連這都可以舍去。想到此處,定權心內不由冷笑,卻自覺沒有半分底氣。

他一壁極力躲避著那遊移日影,一壁卻已叫那日影逼入了墻角,再也避無可避,只得任由暗影碾過全身。極目而去,那盞渾圓落日已經墮入殿堂檐角。宙無盡,宇無極,四野八荒,玄黃莽蒼,北溟之外尤有北溟,青雲之上尤有青雲,這都是凡夫俗子的目力永遠無法窮盡的。然而比廊影更陰沉,比落日更熾烈,比這天地更空茫的,卻是凡人腔子裏一顆空落落的心。他突然懊悔,若是當初沒有問出先頭的那句渾話來,老師會不會已經解答了他的問題。

此時日色全隱,定權暗暗舒了一口氣,站起身來,他終又熬過了這一日中最難捱的時光。這四圍站滿了人,幾十雙眼睛都落在他的身上,但是卻沒有一雙能夠看得出他適才心中所思。在他們面前他依舊是威嚴主君,依舊是端方君子。雖然只有他自己知道,為了遏制那無邊無垠,痛徹心扉,上不可告父母,下不可示妻兒的寂寥,他是使用了怎樣的方法才逼迫得自己不至哭喊出聲。那臂膊內側指甲掐出的血痕大約今生無人能見,亦包括那人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