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話(第3/12頁)

  楚言優越於她們的地方,不是比她們完美可愛,更不是比她們美麗,而是現代社會和教育賦予她的自信獨立。她絕不認為自己比任何一個男人低下,才華能力膽量更是勝過文中許多男人,因此,沒有一個男性能夠或者敢於俯視於她。

  二十一世紀的女性並沒有任何權力輕視過去時代的女性。美國立國時,憲法規定人人都有參政權,但這個人人卻是僅指男人(女人不是人?)。我們今天的就業權投票權參政權等等,都不是另一個性別的恩賜,而是一代一代的女性不懈爭取,甚至付出血的代價,取得的勝利果實。新中國成立之初,憲法就規定男女平等,但是,如果沒有世界大氣候的變化趨勢,我們會不會還在纏小腳?我不是女權主義者,更不是大女子主義者,心安理得地享受著一切,直到某一天,意外地在一家博物館看見不大的三面墻的黑白照片和文字介紹,我落淚了。那一日,我知道了感恩。遺憾的是,我甚至記不得那是哪裏的哪一家博物館。

  所以,在文中,我寫了一群似乎遊離於主線情節之外的女子,身份低微,容貌普通,境遇堪憐,努力地活得有尊嚴。

  *******

  說阿哥們之前,先要說說他們的“出處”——康熙。

  不敢評價康熙的歷史功績,因為不知道帝王之偉大的標準。把統治進行的最有效最徹底?稱他為“千古一帝”倒是沒錯。在位最久,幼年即位,基本上是在皇帝的寶座上長大的。什麽也沒做,僅僅出了一次天花,皇位就落到了他身上。我完全不相信他能切身地了解和體會他的兒子們的“苦痛”。他是“天命所歸”,基因優秀,怎麽會生出一窩的“孽子”“逆子”!?晚年老頭心中充滿憤怒和失望,對兒子的,對臣子的,也許還有對命運的。其實,一切的根子都在他身上。

  康熙是想做個好父親的。父母之愛的缺失大概一直是他心頭無法彌補的一個遺憾。登基後康熙是由孝莊扶持著長大的。我對皇帝養成史不大感興趣,想的是其他一些問題。不知孝莊更多地是把康熙當作孫子疼愛著,還是把他當作手中第二個小皇帝撥拉著?

  康熙無疑敬愛著孝莊,這種敬愛是否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敬畏?假使有個象唐朝那個袁天罡一樣“察天命”的道士出現,指著他某個妃子或者兒媳婦說:此女能夠成為“孝莊二世”,在將來的某時輔佐幼帝定國安邦,康熙會是什麽反應?會不會因為對孝莊的感激和慕孺之情,從此對此女另眼相看,加以培養?還是,立刻把道士推出去砍了,再找個機會不露痕跡地除去此女?順便問問,孝莊本人又能不能容忍第二個“孝莊”出現的可能?

  我的感覺是,孝莊的出現是個偶然中的偶然,慈禧的出現倒有某種必然。弓馬上衰退之後,八旗男人的絕大部分就只會混吃等死,漢人蒙人都被壓得死死的,就只有八旗裏的女人能夠奪他們的權。

  康熙想做一個好父親,可惜既沒有榜樣,又得不到指導,也只能摸石頭看看能不能過河了。在太子身上花的心血和精神最多,太子也就成了一個失敗的試驗品。

  據說,把人推進一個完全黑暗的陌生的空曠房間,這個人會摸索著找墻壁,摸到房間的邊界才會開始有安心感。做父母的,從嬰兒期開始,要為孩子做的一件事就是set limits。小孩則通過pus limits,並且測試父母的反應來得到安全感,學習social skills,體會父母的愛,慢慢融入家庭融入社會。無盡的溺愛和縱容,不但寵壞了孩子,慣出許多壞習慣,也使孩子缺少安全感和自信心,無法與人相處。嚴重的,有些人終身走不出幼年時的陰影,做出各種各樣的惡劣行為,挑戰父母,尋找boundary。感覺上,太子就是這個理論的反面案例。

  一般的小孩,即使父母不稱職,還有祖父母叔伯等其他長輩,以及老師,據說,只要能得到一個成人的全心的愛和近距離的關心,加上適當的指導,孩子就可以心理正常地長大。可太子的教育完全取決於康熙,可憐的孩子,甚至沒有母親。

  他的種種惡行一方面是對父親的試探,另一方面也是對父親的反抗。因為康熙在寵愛他的同時,為了自己的帝位安穩,也在壓制他打擊他。兄弟們又因為他超然的地位和得到的太多父愛,對他虎視眈眈,心存仇恨。兄弟多,老爹只有一個,僧多粥少,皇家的sibling rivalry也比普通人家厲害。在孤獨和茫然中長大,承受著各方面的種種壓力,心靈甚至找不到一個可以避難的港灣,天長日久,任何人都會受不了。太子的生長過程和康熙對他的管教方式注定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處理能力都非常糟糕,EQ很低。這麽個人,在那麽個環境下,走向瘋狂,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