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話

  所有廢話之前,先建議想要一個男主角的老大往文案看,已經把8提拔上去了,根據圖雅推薦的標準。不過,按這個標準,第三卷的男主就該歸4了,沒意見吧?4黨也不用高興,4頭上的一盆臟水是免不了的。

  首先要說明一下,我看待九龍奪鏑這段歷史的視角也許和大部分的讀者和作者不一樣。不是刻意與眾不同或者想顯得高人一等,實在是年齡經歷和興趣焦點不一樣。大學時,興趣加上附庸風雅,讀了幾本心理學著作。最近3年,“研究”重心在嬰幼兒心理和教育。這些形成了本文中對人物的視角。

  其實不怎麽看清宮戲,就像題外話裏說過的,看見半拉禿瓢加一條辮子就膩歪。看過《雍正王朝》全本,因為人人說好,拍得演得也確實好。特別是我當初對那段歷史知識有限,見劇中的8那麽囂張,還以為他的出身和地位比後來的雍正還高還牛。後來有人推薦《康熙大帝》說是姐妹篇,沒能看完。也許對方鴻漸印象太深,總覺得那個康熙尖嘴猴腮,勾肩駝背,陰險狡詐。(真實想法,陳某粉絲不要拍我!)還有那個xx花,倒牙!後宮那麽兩三個女人,生出一大堆兒子,也讓我嘆為觀止。除此之外,電影電視就再也沒有了。曾在圖書館借過一本二月河的雍正系列,不知台灣還是香港的版本,繁體字豎拍板,看得太累,就沒有再找還有沒有其他本。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地看了這麽一本,感覺電視劇本比起小說又把雍正往“人民公仆”美化了一番,怨不得當初有謠傳某國家領導人看得哭了,帶入感啊!

  倒是看了幾本清穿,對九龍奪鏑的歷史有了點興趣。尤其是對於8的種種說法,感覺頗有破綻。一查資料,不得了,好可憐的一個孩子!對照我們這些年輕媽媽奉為聖經的育兒寶典,皇家養孩子的辦法,所有涉及精神和人格方面的地方都是反著來的!目的就是培養一群缺乏感情的統治工具。這麽一群苦孩子,也不知是怎麽長大的!還個個不同!

  我的興趣在於推究猜測他們是怎麽“長大”的。

  心理學上說,早期不能被滿足的渴望和需求會沉入潛意識,在未來的人生中,投射到另一些方面上。這個理論是這個故事的來源。

  楚言是對照組。她在一個近乎完美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受到完全的教育和智慧的引導,有著健全的人格。這個意義上說,她是完美的。她的身上寄托著我對自己孩子的希望,自信,勇敢,堅強,聰慧,有愛心,有教養,適應能力強,待人平等,愛護弱小,勇於追求又能隨遇而安,善於處理人際關系,追求金錢但不做金錢的奴隸,etc。

  她又不是一個憑空想象的人物。她的環境經歷職業性格愛好能力,來自於現實中的一些女性,集中精華,突兀地優秀也就不奇怪了。同時也保留了這些人身上有普遍性的缺點,並不只是文中那些阿哥們看出來的那點小東西,而是叛逆(極度抗拒“被控制”),任性,感情(尤其是愛情)上被動(很少主動對人示好,滿足於小圈子),自我保護欲極強(極端排拒有可能的傷害),刻薄多疑,優越感強(傲慢?),自信到自負,不肯吃苦,等等。應該還有,一時想不起來。

  有人說她自我,妥協。西方文化宣揚個性,又重視團隊精神。這兩個字眼在英文裏都不是貶義詞,反而帶點褒義。所以不列出。

  對於在古代的生活,有幾點應該提一提。

  她蔑視皇權,蔑視男權(注意,不是蔑視男性)。腹誹康熙的那些話,隨便一句就夠她死十回。行動上,她用不肯下跪之類來滿足自己的反抗欲,掩飾更深層的反抗。她心裏不願意嫁給任何一個阿哥,從而留在這個環境。雖然沒能看清她的真面目,康熙知道她“不合做皇家的媳婦”。

  與這條相承的是務實的女權主義。她對女性比對男性好,因為切實地有“第二性”的感覺。

  有智慧,但並不精明。直覺發達。

  她身上還有一個特征,溫暖,在我看來,這才是她最能吸引皇宮裏的人的地方。

  說到直覺,不得不提一下心理活動的問題。我不知道多少人每遇到一些事都會來一大段心理活動,我是不會。很多時候什麽也沒想就做了說了,被人問起為什麽,需花雙倍三倍的時間才能解釋。真的思量起來的事情,沒個幾天甚至一兩年,得不出結論。

  我自問是正常的,因為,據說,人的行為有90%決定於潛意識,只有10%決定於意識。所謂潛意識,就是自己根本不知道的東西,也是一個人區別於其他人的重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