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變了(第2/4頁)

陳枚道:“說山裏涼快的也是你,說要在山下多休息的也是你,話都叫你說盡了。”

仆人委屈地道:“我那不是心疼您嗎?”

主仆二人鬥了一會兒嘴,仆人拗不過陳枚,去重新打點行裝了。進山換洗的衣服得帶,用慣的小物件得帶,朝廷的敕書、官服之類也得帶。陳枚牢記了“隔得遠,一次把話說完”的教訓,連同張仙姑、祝大的封贈也給請下來了。陳枚親自把這幾件要緊的東西也給檢查了一遍。

此外還有幾封書信,一封是陳萌的,一封是王叔亮的,陳枚都自己貼身收好,只等當面交給了祝纓。

又等一日,山裏出來一個路丹青接他。

…………

路丹青回到梧州之後裝束也變了,身上“獠人”的味道更重了。在京城,外袍的下擺得很長,如今只到膝上三寸,鞋子也不一樣了,還打著綁腿。發式卻不是山中女子模樣,而是像祝纓那樣在頂心挽了個髻,插了一根簪子。

她腰間佩刀不佩玉,膚色比在京城時紅潤了一些,見面就笑道:“二郎,好久不見啦。”

陳枚道:“也不算太久,我這不是來了麽?”

路丹青道:“讓你跑這一趟,必是有好消息的。”

陳枚道:“是。”

路丹青高興了,道:“來吧,我為你引路。小妹回家幫她阿媽去了,趙家表兄有事脫不開身,只有我了。”

她帶了二十名精壯的土兵,陳枚看他們佩帶的都是正式的武器,身上的衣服也比較整潔,人人都有鞋穿。

路丹青也看了看陳枚帶來的行李,確認要帶進山,又要去尋馱隊。

走的還是一線天。越近一線天,天上飄來烏雲,路丹青道:“不好,咱們得緊著些了,山裏比外面容易下雨。遇到了雨,山路就不好走了。”

一行人緊趕慢緊,在一線天中段,雨點還是落了下來,路丹青不停催促。不用她催,陳枚也知道這地方危險。在他們到達那個簡陋的關口的時候,雨已經很大了,山上開始有零星的石頭滾落。

出了關口,就見旁邊一處山坡上滑下顆大樹來!

陳枚臉色有點白:“天地偉力……”

路丹青道:“到了這兒就已經算安全的啦!山裏哪年不下雨?哪年沒這些?長年累月,哪裏能住人,哪裏不能住,都能看得見的。咱們縣城就很安全,各家大寨也不錯。你要見著沒有寨子的地方,再平坦,也別在下雨的時候多停留。”

陳枚雖然披著油衣,周身仍然被潮氣繞著,涼。

天黑透的時候,他才進了縣城,就著火把的光,依稀認出“祝縣”兩個字。

本以為下雨居民都會回家,不想許多人仿佛才聚會完的樣子,匆匆往家趕,在城門口差點把他們擠到一邊。

陳枚聽不大懂山上的方言,祝縣的居民,大部分會唱一點識字歌,日常時卻是交談說什麽話的都有。陳枚只好問路丹青,路丹青道:“秋收。只盼這場雨早點兒停,不然谷子曬不成,就要黴壞了。”

路丹青帶陳枚去了祝府,這會兒祝府也還沒吃飯,趙蘇正在向祝纓匯報:“搶收得還算順利。田裏還余了一點,只要這場雨沒下太久,還能搶到一點兒。天如果及時放晴,收成不會減太多。”

小江道:“下點兒雨也不壞,藝甘家也不容易在這個時候搗亂。”

祝銀來說陳枚到了,祝纓道:“走,看看去。”

…………

祝纓親自到府門口迎了陳枚,陳枚有點受寵若驚,祝纓看他樣子有些狼狽,道:“先換了衣服,吃了飯再說吧。”

敕封刺史是件不小的事,祝纓希望五縣的縣令也都出現。因秋收,蘇鳴鸞等人需要在家監督,不便提前太久過來等候陳枚。今天祝纓才派人去通知他們,現在下雨,今、明兩天估計是來不了的。

陳枚打了個噴嚏,道:“聽叔父的。”

一行人幹凈清爽地坐到堂上吃飯的時候,已經入夜,人人餓得前胸貼後背。

陳枚先問祝纓:“陛下準了五縣所請,我已將旨意帶到,您看,什麽時候宣讀合適?”

祝纓道:“你才來,歇息一下吧。這場雨一下,道路不也不安全,不急著回去。”

陳枚的想法,是早點回去早好,但身體確實吃不消,回想來時路,也覺得等到天晴了,路上安全了更好些,便也同意了。

花姐等人聽到皇帝已經準了,臉上已經帶了笑。今天因為天變了,小江等人也在府裏幫忙調度,留下來吃飯的特別的多,很小的聲音匯成了一股笑意,傳入了陳枚的耳中。

陳枚心道:你們倒開心了,可惜朝廷裏一個個吹胡子瞪眼睛的。

趙蘇突然說:“二郎清減了。”

陳枚摸摸臉:“也不算什麽,回去好吃好睡,就養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