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變了(第4/4頁)

“也不是一天變成這個樣子的。”祝纓說。

花姐道:“竟無可挽回了麽?上頭壞一點兒,下面土裏刨食的就要討飯了。”

“很難!朝中官員、天下士子,看不到希望。

你看,就是別業裏這些人,有許多索寧家的奴隸,以前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每天要人鞭打著才肯去上工。也還是這些人,現在每天自己早早爬起來,不用人催,幹得比什麽時候都多。我說,現在多吃點苦,少吃點飯,他們也能答應,就是因為有盼頭。

以前的朝廷,君不能說多麽聖明,也是個曉事的人,丞相不能說多麽賢德,也不乏公允能幹之士。官員只要有心做事,還是有機會踐行聖賢之道,堂堂正正做個君子。

現在的官員呢?擡眼就是黨爭,風氣壞了,用心也幹不出什麽來,反要受氣。還那麽憂國憂民做什麽?不如為自己多撈點兒。

一口氣兒提不上來,以往的勇氣也沒有了,就不願意動腦子了,也就顯得笨了。心思放到私計上,眼界窄了,為人處事也就下作了。

朝上人還是那些人,行事卻與早些年大相徑庭。能臣變成了庸吏。

除非有人能夠一掃頹喪之風,帶來希望。

可惜……天不早了,都睡吧。”

眾人心裏沉沉的,這裏的人,沒有誰對朝廷有很深的感情,卻都知道朝廷壞了對平頭百姓的影響。連祝纓都嘆氣,這……

…………

雨到半夜漸漸停了,次日一早,老天爺賞臉,天晴了!

整個祝縣都忙碌了起來!

陳枚休息得不錯,日上三竿才爬起來,吃了飯,竟沒有找到功夫能夠繼續請教祝纓。祝文又把他安頓到了客館,請他安心住下:“縣裏忙完了秋收,就好好地準備儀式。咱們大人又做刺史了,這可是件大事兒呢!”

陳枚問道:“叔父在忙些什麽?”

“一早就帶人出城了,先去看看田裏,還要看曬谷場、道路……”

陳枚無奈,又等了一天,眼看天一直晴著,縣城裏忙碌的人群也不那麽急切了,又聽說祝纓跑去廟裏祈禱——谷子曬好前別再下雨。

終於,過了三天,祝纓算是能閑下來了,陳枚徑自走到祝府非要見到祝纓不可。

祝纓不信鬼神,但是為了安定人心,還是帶頭舉行了祭祀,第一天她自己來,第二天她就跑路了,把張仙姑請到廟裏幹老本行。後兩天,她帶著趙蘇等人安排糧倉去了——如果有家中倉房不湊手的,可以允許他們以新鮮稻谷折抵交租。

這樣即使接下來天氣不好,糧食黴壞,也算交過租子了,損失她來承擔。

如此忙了兩天,剛回到家,就被陳枚堵了門。祝纓也不惱:“來了,進來說。”

陳枚跟在她的身後進了府:“叔父,您還是先正名吧,一身青衣,我看著也不得勁兒。”

祝纓道:“糧食是最要緊的……”

“大人!”一個粗聲粗氣的男聲打斷了她,“大人!路果頭人出事了!”

路丹青跳了起來:“什麽?什麽?”

陳枚聽不懂他們的話,只能從兩人的表情中推測。

來人是一個百夫長,他說:“路果頭人等天晴了上路,半路上遇到了藝甘家的人,打了起來。頭人從馬上掉了下來,腿骨折了。幸虧遇到了咱們校尉,給救出來了,已經到城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