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不信

這時節,日頭很早就很毒了,祝纓頂著鬥笠,在田埂上蹲了下來,伸手薅了一把稻子,青色的,微微帶一點點的黃。穗不太大,還算飽滿。山上種田不易,這一片又是十來年前才開荒出來的,能種成這樣也是下了大力氣的。

梧州,不說比北方,就是比吉遠府也算是土地貧瘠的,祝纓望著稻子發怔。

蹲了一陣兒,腳有點麻,她彈起來交替地抖著腳,抻著筋骨,不遠處有人大喝一聲:“你是什麽人?”

祝纓摘下鬥笠,幾個農夫認出了她:“大人?”搶上前來要磕個頭。

祝纓道:“我來出來轉轉,你們有事就忙去吧,不用理我。”

為首一個年長些的笑道:“現在也不算忙。”

祝纓就勢與他們聊了起來,詢問一下收成,得知比剛開荒那會兒每畝地全年能多收上幾十斤莊稼。具體多出多少:“也分地。好的能多出八、九十,差的也能多出四五十來,靠肥、靠水……”

山上積肥也不容易,產量總是比不得山下。

祝纓耐心地聽著,幾個人湊一塊兒聊了一陣兒,遠遠地有人在滿山地喊她。老農扶著膝蓋站了起來,道:“大人,是江娘子找來了。”

祝纓從地上彈了起來,抖了抖腳,循聲看過去,江舟不是一個人來的,身後又另跟了一個人——周娓。

祝纓對老農道:“那我先回了。”

“哎。”

幾個農夫圍隨相送,祝纓同他們走了幾步,忽然問道:“這周圍還安全麽?有沒有盜匪野獸?”

一個嘴快的年輕人道:“山匪不敢過來,有時候會有小賊,偷點兒糧食瓜菜,抓著過幾次,打一頓也就完了。冬天會有狼,在山裏嚎,也不太往這邊兒湊,咱們這別業、這城,頂頂可意的。”

祝纓笑道:“出城還是要結伴。”

“哎!”

祝纓對他們擺了擺手,大步往江舟她們走去。

走得近了,江舟先埋怨一句:“又一個人出來了,叫咱們好生擔心的。”她的膚色仍黑,腳步仍然很利索。

周娓道:“來信了,是您那位學生祝小官人的信,大娘子與趙大官人都說挺要緊的。”

她到別業有些日子了,因新到,又是女卒出身,江騰兩個就收留她先到自己家裏去住。

一是彼此之前的職事相仿,說不得日後周娓也要接著做獄卒,大理寺出來的人,必然比小地方更懂些,早早地熟悉一下,方便以後相處。

二是祝纓考慮到周娓是個京城人,一下到了山上,不要說各族的語言,就是本地方言,她也是聽不懂的,跟著二江先學說話,做事的事兒暫時放一放。

周娓就先沒領職事,跟著人江舟到處跑。她本就是個潑辣性子,到了別業之後戾氣漸消,心情漸好,愈發地活躍。江舟說上句,她就說下句,兩人經常一搭一唱。

祝纓道:“知道啦,我這就罷。”

江舟碎碎叨叨:“胡師姐也出來找您了,祝銀也出來了,叫我們倆先找著了。”

周娓道:“先回去再說吧,天兒這麽熱,回去歇歇,也好吃午飯了。”

祝纓被她們倆一人一句一氣催回了城裏,又遇著一個挑著擔子的貨郎,一群小孩兒圍著他轉悠。別業裏有作坊,比吉遠府的作坊產出少、質量雖相仿但是略貴,不過山路難行,也有貨郎選擇從這裏進貨,再到更遠一點的山中販售。

要麽少賺點錢,要麽多受點累,這個貨郎選擇少跑點路。

他樂呵呵地說:“別跟著我啦,我得出城了,天黑前要到那邊寨子裏的。”

還有小孩兒眼巴地看著貨郎挑子,上面琳瑯滿目集了好些東西,光看著就很過癮了。有兩個小孩兒又很快看到了祝纓,將她圍了起來:“大人!”

祝纓道:“來,跟我來。”

小孩兒們跟著她走了,貨郎擡袖擦了擦汗,對她陪個笑,戴上鬥笠,挑著擔子快步走開。

祝纓給小孩兒們領到一家小食鋪子,買了一把糖,一人一顆分完,拖上江舟與周娓逃回府裏。按照經驗,如果再多站一會兒,就會有另一批豆下來圍著要糖吃,她就回不了家了。

回到府裏,趕上飯點兒,祝纓於是招呼眾人一同吃飯。蘇喆已經跟著蘇鳴鸞回家了,路丹青、林風等人久未回家,也要回家住一陣兒,再考慮去向,因此只有趙蘇還寄住在這裏,還沒有來得及將妻兒接過來。

祝大不便起身,仍然在房裏吃,張仙姑願意同女兒一起吃,又覺丈夫可憐,總是中午與女兒吃、晚上同丈夫一起吃。

現在是中午,人比較齊,連同小江二人一塊兒。祝纓問小江:“你們家裏孩子呢?”

小江笑道:“她們在學裏吃呢。”

“功課還行?”

“還好。”小江說得謙虛,樣子卻頗為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