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不信(第4/4頁)

“是。”

藝甘家也沒有文字,所以也談不上什麽書信,只有幾頁紙,由祝纓口述,項漁記錄了下來,權作他的稿子,路上背熟了,去見了藝甘洞主當面說明白。

內容也很簡單,祝纓希望與藝甘洞主能夠和平相處。如果藝甘洞主願意,她也給藝甘洞主申請一個縣令。藝甘家這些年也在偷學種宿麥,但是這邊看得也死緊,藝甘家弄不到好種子,綁架過幾個熟練的農夫,還被這邊五縣發兵給搶了過來。

藝甘家還保留著一些原本的習俗,比如祭天之類。梧州五縣才改過來沒幾年,自己互相是不這麽幹了,被藝甘家一激,又重操舊業了。

祝纓的要求是,雙方把這人牲的事兒也給停了,和平相處。如果藝甘洞主願,祝纓也可以到藝甘家的地盤上去看一看,看他那兒還有什麽生財的門路。藝甘洞主可以選派聰明的子弟過來,她教識字、算術等等,好幫助藝甘洞主管好寨子。

至於種宿麥這事兒,她也可以幫忙,這個她熟。還可以幫助藝甘洞主把幹活不積極的奴隸變成比較積極的佃戶。

太講道理了,項漁背稿子背得感動得要哭了:“大人真是一片慈母心!”

是我眼瞎!這麽慈祥,一定是個女人啊!

項漁甚至覺得祝纓有些軟弱了,如今祝纓都回來了,怎麽可能打不過藝甘家?

他收拾收拾,帶著通譯、祝纓準備的豐厚禮物就要出發。

祝纓道:“且慢,我讓青君派人陪同你去。”

胡師姐道:“我同他一起去吧,大人回家安全了,我也放心了。正好同小郎君一道出去走走。”

祝青君不能離開,胡師姐又感激項家給予過的幫助,一路護送項漁去了藝甘家。

……——

項漁感覺頗為良好,從一個商人的角度出發,這筆買賣是賺的,從一個“讀書人”的眼睛裏看,廢掉人牲,是文明的。何況還有勸課農桑,又要給藝甘洞主一個正經出身。

項漁認為,最大的阻礙可能是之前仇恨有點兒深,需要勸說。

豈料走了三天才到了藝甘家的新大寨,被帶到藝甘洞主面前,這老頭兒聽完了他的說詞,當場就暴怒:“還要來騙我嗎?”

項漁也傻了:“我是誠心來的!”

藝甘洞主原本的大寨不在這個地方,原來的家離“祝家莊”也就二裏地,現在被迫搬遷不就是因為當初好心,同意祝纓在那兒設集市做貿易麽?

現在倒好,自己的好地方沒了,被迫搬進深山。

他不信。

非但不信,寨子裏的年輕人義憤填膺,要把項漁給祭了天。虧得胡師姐一柄短刀削鐵如泥,一手彈子準頭也足,與幾十名祝青君練出來的青壯,結陣護著項漁殺出了大寨。

貴重的禮物也丟了,項漁大怒:“真是不可理喻!”

幾人一路狂奔,在邊界的地方遇到祝青君提刀等著他們:“你們遇到強盜了?”

項漁可算見著了救星:“藝甘老頭兒欺人太甚!這都是他打的!你可一定要為我作證,咱們求大人報仇啊!”

兩人直回縣城,祝青君沒有說話,項漁先哭訴:“大人,我也不是怕死,也不是為我自己難過。他們哪兒是打我,這是鐵了心與您作對啊!”

祝纓沒有生氣,道:“知道了,你受苦了,下去休息吧。青君。”

“在。”

“你派人去吧,給藝甘洞主再捎個話兒,就說,我這別業如今還要住,不能給他,但他可以回來,那一片地荒了很久了,我也不曾圈占。他還可以搬回原來的寨子。如果不放心,我可以與他對天發誓。”

“是。”

祝青君又托了一個過路的西卡族的商人捎話。

又過五天,商人回話:“差點把我也給打了,看我是西卡的,才饒過了我。他們並不相信你們。”

藝甘洞主之前吃虧太大,一朝被蛇咬,無論如何也是不肯相信了。

祝青君暗中警惕,散出了更多的探子,以防藝甘家偷襲——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了,稻子快在熟了,這個時候很容易招來藝甘家的混蛋偷割稻谷、放火燒莊稼。

在這緊張的氛圍中,陳枚再次來到了吉遠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