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不信(第2/4頁)

飯桌上,張仙姑說起:“錘子來信了。”花姐就問:“你們都回來了,他也快要回來了嗎?”

祝纓道:“還不一定。梧州要用到人才,卻也未必能盛得下這麽些人才。”

趙蘇很上心,面上又故作不經意地說:“梧州州治,除了刺史,其余官職都由各縣輪流擔任,已然沒有空缺了。羈縻不同於編戶,恐怕不能令行禁止,接下來的事兒……”

祝纓道:“等敕封下來,我會同他們談的。”

張仙姑等人見二人說的是正事,也不敢馬上插言,看趙蘇沒再接話,張仙姑才說:“吃飯,飯都涼了,吃完了看錘子的信。”

祝纓道:“不用擔心他,只要他撐得住這一陣兒就行。”

祝煉來信,是她到梧州之後就走了會館的渠道給祝煉送了一封信,讓他沉下心來,把手上的事做好。她會安排一切,保底是祝煉回梧州來給她幫忙。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她是要打地盤的,也需要熟練的人手。

祝煉現在回的就是這個信。

匆匆吃完午飯,祝纓見張仙姑擔心,當場拆了信一看,笑道:“還行。”

祝煉的信裏說,消息傳得慢,他一開始是不知道的,後來是刺史召他過去試探,他才聽說了消息。但是,不管怎麽樣,祝纓都是他的老師。知道祝纓安全到了梧州之後,他就放心了。前不久才從刺史那裏又得到了消息,知道祝纓被正式敕封了,也為祝纓感到高興。

然後說,既然祝纓有安排,他一定會把現在的事做好,等祝纓接下來的消息。

花姐笑道:“他一是個懂事的孩子,小時候心裏事兒多,本性不壞。”

張仙姑這才放心了,去看祝大了。

祝纓道:“咱們也都散了吧。後半晌還有得忙呢。”

各人散去,趙蘇又留了下來。他最近都窩在府裏,天天看档案。不但祝纓沒有什麽動作,他也沒有動作,但是他知道,祝纓什麽時候行動,是與他們什麽時候把這個“別業”的情況摸透有直接關系的。

早一天吃透,早一天就能接手。以他這幾日的觀感來看,作為一個“別業”,這地方打理得不錯,但是作為一個“縣”,可以挑剔的地方就太多了。不是花姐不努力,也不是項樂項安撬墻腳,而是兩者著明顯的區別。

前者更講人情味兒,後者更重“法”,以後還要同朝廷打交道。

趙蘇還有一個不適應,之前他是在戶部的,一看就是全天下的數目,何其龐大?如今連降三等,看一個偏遠的羈縻縣的數據,不自覺的腦子就容易轉不過來。

譬如祝纓打算把縣裏的路整一下,征發、錢糧之類,趙蘇好懸沒打算“調撥”。又譬如他認為整個梧州應該也整頓一下交通,旋即發現這個規劃也需要好些人力物力。

今天因為祝煉來信,說到梧州“人才”和治理,趙蘇又想再提醒祝纓一次:“恐怕得先把縣裏安頓好,再動梧州。您手上的人,還是不太夠。只憑一縣轄制其余五縣,唔,小妹應該不是問題,其他幾個不好說。刺史府沒有治所,刺史府的官員都是輪流,也都是虛名,沒有真做過職事官。”

祝纓道:“既然我這兒設縣了,輪流的事兒得再加我一份了,既然敕封刺史了,梧州就要統一政令,一切都得重新理過。”

趙蘇道:“只怕這個比共推您做刺史還要難!刺史是慷朝廷之慨,聽令,是縛他們的手腳,輪值,是奪他們的機會。這些事,不是‘談’能夠解決的。

況且,您接下來要打下更多的地方,會設更多的州縣,能夠輪值的縣越來越多,這恐怕不是一件好事。如果還是輪流坐莊,即使有兩個州、三個州,即使您做了節度使,您能夠動用的人馬也有限,節度使也只是個空名。

現在的梧州,還是‘分封’。新有之地,請兼用察舉、科考,不要再‘分封’更多的家族了。即使有家族有大功,給他們的子弟建功立業的機會,而不是直接給一個縣。那樣等於是在削弱您自身。除此之外,您也要壯大自身,否則,都是為他們當謀主,為他人做嫁衣。”

祝纓點了點頭:“要不我怎麽開學校呢?”

趙蘇道:“縣裏學校教的學生,恕我直言恐怕還不太行。”

祝纓道:“那咱們就帶一帶他們,本事都是練出來的,親自帶出來的,更合用。”

趙蘇問道:“那祝煉他們呢?”

祝纓道:“那要看看接下來的局勢了,看朝廷是個什麽章程,才能決定他什麽時候回來。”

趙蘇道:“是。我接著看舊档去,別業這裏才是您的根基,早日理順,才好說及其他。”

“去吧。”

…………

趙蘇說的都對,祝纓也都想到了。她也看得出來,趙蘇也有他自己的想法。他有抱負,在梧州,他有機會,也有不足,梧州也不是他的地盤。不過他反對“分封”倒是說到點子上了,當務之急,還是經營好祝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