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軍制、賦稅改革與草原十二萬戶

學我者生,似我者亡,實在是一句金玉良言。

小到個人,大到國家來說,個體與個體間的差異都很大。

所有張鉊從沒想過要完全去學清朝的八旗制度,那是在找死,就算是八旗兵制,也不能照搬。

況且他也沒法照搬,奴兒哈赤能搞八旗,是因為他玩的強盜團夥加奴隸制,非常符合他們這些假女真實通古斯野人的傳統和文化水平,張鉊總不可能在中原大地玩奴隸制吧。

所以張鉊要學的,是八旗制度下,八旗兵與皇室的特殊依附關系,學他們上下一起共享軍事上的勝利果實、對外戰爭的紅利,以及互相的小團體認同。

而關於朱洪武的衛所兵制度和八旗兵制度,張鉊也思考了很多。

朱洪武的衛所軍制度,在古代軍隊來說,實際上已經非常完善了。

昨天張鉊認為衛所軍戰鬥力崩壞之快,遠不如宋之禁軍,其實並不那麽恰當。

嚴格來說,衛所軍只是腐壞,並沒有徹底崩潰。

不然也不會有糧餉充足大明天兵,臨陣三銃也算對得起皇上,這兩個帶著幾分黑色幽默的調侃了。

明朝的衛所軍,在引入了募兵系統和完善了向上通道,加上各鎮總兵、副將開始養家丁,後,戰鬥力還是在的。

但戰兵和家丁,打一仗的話,那可真就是花錢如流水了,能打仗的精銳,也更加有限。

而且衛所制只有明朝能玩,因為在經過兩宋的洗腦之後,文貴武輕已經成了定制,連滿清都要搞文貴武輕。

武人在大時代潮流的壓力下,無奈只能低頭做小,拼命搞錢,搞封妻蔭子。

可要是在張周這麽搞,那麽某鎮總兵,就不會是總兵,好一點的是持節都督某地軍事,壞一點那就直接繼續是節度使了。

同時,滿清的八旗兵制維持戰鬥力的秘訣,他也沒辦法全盤照抄。

因為滿清維持武力的秘訣,是靠抓東北老林子中的索倫人,在蒙古草原養一支馬隊,然後比如打大小金川時,將當地的藏、彝等勇悍之民擡旗。

讓這些後進分子和八旗中還能維持自身武力的旗丁混編,以此來保證戰鬥力的。

滿清的這套辦法,加上旗人國養,造成了只進不出,國家財政不堪重負。

而且由於旗人身份限制,人數始終上不去,最多也就維持了一萬多人的規模,只能說比沒有強一點。

可以說,明清兩代的辦法,各有利弊,張鉊也都沒法效仿,更重要的是,張鉊現在還面臨著兩大難題。

首先,最近從河西招募的兵員成分,讓張鉊有些不安,原本從河西補充來的義從驍騎和團結弓手中,漢人至少要占六成以上。

但是近兩年,從河西來的勇士中,吐谷渾、諸羌、黨項、吐蕃等諸族勇士竟然比漢人還要多。

細細探查下去,竟然是因為從負責招募的西京留守裴遠,到樞密院和中書省鸞台,都更喜歡非漢人的河西兵。

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因為河西的各族人比漢人更加窮困,招募的代價更低,他們離開河西的願望也跟強烈。

還有就是吐谷渾等各族人,在信佛上遠比漢人更加虔誠,他們更相信張鉊就是現世神。

在足夠撫恤的支持下,這些信仰更為虔誠的各族人,作戰極為勇悍,很多時候生死都不避,親軍和禁軍的大小軍官,也更喜歡用他們。

這……異族加宗教信仰,不就是耶尼切裏嗎?

到時候,一旦親軍、禁軍中全部充斥著這種成分相同的成員,是不是禁衛軍選舉法,也要到東方來走一波?

第二個問題,則是中央財政沒錢了,歷史上趙匡胤時期能夠南征北戰,底子是郭威、郭榮時期給他打下的。

那時候後周府庫充盈,百姓生活開始趨於安定和富足,所以能夠支持大軍連續大戰。

但張鉊這時候,他自己就是郭威這個角色,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征戰,而是快速恢復民生。

可張鉊已經三十五歲了,在等下去,統一全國都要四五十歲,哪還搞個屁?

況且現在南邊一口氣死了馬希範和錢佐,高從誨也命不久矣。

南漢的劉晟,不但殺掉了功臣劉思潮和陳道庠,更在一天之內就殺了他八個弟弟。

劉晟總共十八個兄弟中,十五個被他殺的,剩余三個不是死的早,也早被殺了。

翻遍史書也找不出更比劉晟能殘害兄弟的,是以南漢國內人心惶惶。

這是天賜良機啊!張鉊不想錯過這個窗口期。

缺錢又要打仗,兩稅法也是大勢所趨,親軍、禁軍中宗教成分又開始增多,張鉊就只能從歷史中想辦法了。

他準備將河西隴右關中三地,現在已經授給親軍和禁軍家庭的六百萬畝,加上屬於皇室的一百五十萬畝左右土地,全部從官府的田冊上分離,算作皇室的私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