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軍制、賦稅改革與草原十二萬戶(第4/5頁)

然而,設想是美好的,但要真正去推動,往往會很難。

哪怕就是廢州並府設立衛所這種事情,張鉊也不可能乾綱獨斷,必須要跟下面的人商議。

而且肯定也要做出一些讓步,不然的話,廣大的官員們就可以讓你見識一下什麽叫做扛著紅旗反紅旗,以及消極怠工摸魚上班的厲害。

所以與想象中皇帝夜夜笙歌不同,張鉊回來之後,就去大符那裏住一個晚上,然後就連續跟朝臣商議國事到深夜,隨後就在皇後寢宮直接安歇。

九月十三,連重陽節都沒休息的張鉊,終於與朝廷文武諸臣工商議完畢了大事,一連串的改革連續開始。

最重要的當然是親軍、禁軍的授田,以及撤州並府。

同時張鉊命令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開設武舉,這可不是單單一場考試的問題。

張鉊的武舉,是要先在各縣由各縣巡檢建立槍棒社和弓箭社,每年一挑,挑選出來的進入各縣武學。

在縣武學,系統性的學習弓箭、騎射,軍陣,以及了解甲胄和弩箭等。

再每兩年由樞密院、兵部、各府兵馬督監奉天子詔令進行府考。

考中者能得到一個都頭的頭銜,比如善射者,就能得到弓弩都頭,精槍棒的就可以得到槍棒都頭的頭銜。

有了這個頭銜者,就可以不用戶籍而只用都頭的頭銜到各處遊歷,不被一般的衙役盤查,見官不讓。

隨後學習一定的文化知識,也就是簡單認字之後,再參加每兩年一次的行省大考。

這次考中者,如果不願意再考的,可以到衛所任副百戶,或者回到縣中任都頭衙役、團結兵教頭等。

到了這裏,再往上考,才是武學會試。

這分兩個方面,走悍勇驍將路數的,只要求認三百個字,會認令旗,會簡單的排兵布陣就行。

中舉之後,可以入親軍、禁軍,極為優秀的入憾山都。外放則到衛所或者邊防鎮軍之中為中層武官。

另一個分支就是六韜軍帥類的,這就要求很高的文化素養,是培養將帥的。

一旦考中,不但可以入軍職,還能在某些時候轉文,任方面之帥。

這一條路走下來,孩童十歲就可以開始參加巡檢司的大挑,真正有實力的,十七八歲就能成長為一員合格的軍將了。

而且武舉有個好處,那就是評判的標準非常準確,不存在你說好,他說不好的情況。這也方便張聖人挑選出願意向外征服的人才。

同時,張鉊還準備把鄉射大禮這一項禮儀,給搬到草原上。

風格上摒棄在漢地才能實行的一部分繁文縟節,但大多數項目都得以保留。

再加入此時中原人和草原人都愛的摔跤、相撲等項目,用一套相對嚴格的程序來為泥撅伊利可汗挑選草原勇士。

這其實就是後世蒙古人的那慕達大會,張鉊準備將他與漢地鄉射文化合一,增強彼此的文化連接。

而要搞定這些,讓所有人特別是文官支持,張鉊付出的代價,就是兩稅法的繼續推行。

別小看這不過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而已,兩稅法中,有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對於個人資產的認定。

因為兩稅法是按照富裕程度來征稅的,這就有了非常大的操作空間。

以前的兩稅法是由武人瞎搞的,但現在張鉊明顯是要厘定稅金,那麽以張希崇、和凝、馮道為首的僅存文官,就很想把這部分權力給抓到手裏面,這樣文官就有了立身之本。

當然,這不是說文官就一定要搞小動作偏袒自己人,在這個其興也勃焉的階段,他們還不敢。

他們要的是這個厘定稅金的權力,在面對武人時,可以自保的權力。

張鉊稍微思考了一下,就很痛快的決定由戶部和鹽鐵司共同來確定新稅,把這部分權力給下放了下去。

和凝等人欣喜若狂,張鉊卻在心裏嘿嘿一笑,因為在兩稅法之後,其實還有個更狠的攤丁入畝。

只不過目前的經濟條件還不具備這樣的操作手段,所以張鉊沒有提出來。

現在正好,讓他們用兩稅法把國家給搞富裕,手工業、工商業進一步發展之後,張鉊就會提出更適合人口增長的攤丁入畝,二十年後,應該就可以提上日程。

……

九月十五,經過長期的籌劃之後,張周的改革的新政開始出台了。

在此之前,中晚唐開始實行的兩稅法,已經被武人們禍害的不成樣子了,必須要大改。

張鉊首選宣布,維持唐時期的兩稅法,整體的稅率大概在十二稅一到十四稅一之間。

廢除自唐末五代以來巧立名目的農器錢、絹帛稅、牛皮稅等。

將脫胎與唐代的間架稅進行改革。

所謂間架稅,石晉時期叫屋稅,實際上也就是房產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