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選擇(第4/11頁)

這就是當時中共成立時一幅真實的圖像。

當然這樣的情況也並不奇怪,當時中國大地的情況如前所述,每天成立的政治組織與每天解散的政治組織一樣多,誰也不知道這個黨成立能搞多長時間。

鄧中夏要到南京參加中國少年學會的會議,而沒有時間去上海參加中共“一大”成立,南京離上海多麽近啊!劉仁靜作為北京小組一個資歷很淺的共產主義小組成員,出任中共“一大”代表,擁有中共“一大”代表身份名垂千古,無論走到什麽地方,各種各樣的展覽,中共“一大”代表十三個人的名單、照片都有劉仁靜,而鄧中夏、羅章龍呢?隨著歷史的推演,人們對他們的印象越來越淡薄。

當然,劉仁靜的後來也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幾年前,我在《苦難輝煌》這本書裏寫道,1979年張國燾在加拿大多倫多去世,這是中共“一大”十三位代表中,最後一位去世的。後來書出版了,我才發現我寫錯了。中共“一大”13位黨代表最後一位去世的不是張國燾,而是劉仁靜。劉仁靜19歲當“一大”代表,85歲(1987年)去世。他才是“一大”代表中最後一位去世的,而且不幸的是被公共汽車撞死的。這讓人非常遺憾。

85歲的劉仁靜,早起晨練,結果被一輛公共汽車撞了,中國共產黨最後一位“一大”的代表,就這樣去世了。由此,我們回顧劉仁靜的一生,也是非常波折的。他光榮參會中共“一大”,後來犯了參加托派、脫黨的錯誤,到了新中國,又檢討當年的錯誤……至1985年,他被任命為國務院參事,但到1987年便死於車禍,非常可惜。

5.中共“一大”代表的命運折射黨的艱難

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命運充分折射出黨的艱難。

1921年7月,“一大”在上海召開了,13位代表,有多少人能夠想到這個黨28年以後能奪取全國政權?1921年建黨,1949年奪取全國政權,恐怕當時沒有人能夠想到。如果有人能想到的話,後來還能出現這樣的問題嗎?

1923年,陳公博因投靠軍閥陳炯明被開除黨籍;

1923年,李達脫黨;

1924年,李漢俊脫黨;

1924年,周佛海脫黨;

1924年,包惠僧脫黨;

1930年,劉仁靜被黨開除;

1938年,張國燾被黨開除。

13位黨代表,脫黨的、被黨開除的達7位,超過半數。

周佛海、陳公博還當了臭名昭著的大漢奸,最後被國民政府判處死刑。

張國燾叛黨,最後到戴笠手下當了一個主任,想辦法怎麽搞垮共產黨。

我們單從這裏面就可以看到黨初建時的艱辛和曲折。可是還有,王盡美1925年犧牲,鄧恩銘1931年犧牲,何叔衡1935年犧牲,陳潭秋1943年犧牲。

13名黨代表中,脫黨的、被黨開除的7人,犧牲的4人,加起來是11人,最後黨內幸存者僅毛澤東、董必武二人。

從13位黨代表的命運中,你就能看到這個黨何其艱難,絕對不像我們今天有些描述——黨的“一大”在上海召開,剩下的會議轉移到嘉興南湖。南湖的會議一開完,一輪紅日從南湖的紅船上冉冉升起,放射光芒,然後一條紅飄帶,直接從南湖飄到井岡山,飄到延安,飄到天安門,我們就勝利了。

那是很浪漫的文學式的表達,黨的這種艱難,這種艱辛,這種奮鬥,沒有一條坦途,是一步一步地摸過來、走過來、爬過來的,非常不容易。

6.陳獨秀為何沒找到革命的正確道路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先後有三個試圖使中國共產黨獨立於共產國際的領袖。這三個領袖人物,第一個是陳獨秀,第二個是李立三,第三個是毛澤東。三個人都試圖使中國共產黨獨立於共產國際,走一條中國革命自己的獨特道路,但是前兩個人沒有走成。

首先是陳獨秀。

我們經常講喜怒哀樂不形於色,陳獨秀不是不形於色,而是非常形於色,並且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他屬於這樣的人。陳獨秀在大清王朝垮台之後,曾經與友人一起把別人按倒,強行剪人家的辮子,這種行為是很暴烈的。所以他不是很多人想當然描繪出來的——從書齋裏走出來,就文文靜靜,溫文爾雅,搞一些理論推演。陳獨秀不是這樣的,他是個行動派,而且他的個性裏理想主義色彩非常濃。

中共“一大”,陳獨秀雖然沒有參加,但是依然選他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當時黨的經費非常緊張,因此,馬林來華後,當這個共產國際代表提出共產國際將給予中共經濟援助,但中共中央必須先交出工作計劃和預算時,陳獨秀面前的第一道難題立即就來了。

這時候中央內部也出現了兩種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