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探索

毛澤東上井岡山,為中國革命找了一條符合實際的道路,但是這個起端沒有任何人褒獎,得到的反而是最嚴厲的處分。毛澤東通過艱辛摸索,開創了一條完全獨立的中國革命道路,不但獨立於敵人,而且獨立於友人;不僅政治獨立,而且經濟獨立。

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麽能夠在內外幹擾中取得輝煌的成功?蔣介石找過五個原因,但終生也沒有弄明白。克洛澤把所有原因歸結為一個最終的“運氣”,也沒有替蔣弄明白。回答者只有毛澤東。

12.毛澤東如何步步探索正確的革命道路

從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的“心境蒼涼”到八七會議後提出“槍杆子裏面出政權”,從秋收起義到井岡山鬥爭,毛澤東通過艱辛摸索,開創了一條完全獨立的中國革命道路,不但獨立於敵人,而且獨立於友人;不僅政治獨立,而且經濟獨立。事實證明,這條革命道路是中國共產黨最終獲得勝利的最主要的基礎。

當別人都還認識不到建設蘇區農村根據地的重要性的時候,毛澤東為什麽能夠找到這樣一條道路呢?並不是說這條道路原來就存在於領袖的頭腦之中,這是毛澤東同志在革命生涯中一個艱辛摸索的過程。

1927年大革命失敗,毛澤東同志當時怎麽形容自己的心情?“心境蒼涼,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他還並沒有非常明確地認識到走這樣一條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1927年八七會議,毛澤東在這方面的思想開始比較成熟了。八七會議之前我們要注意一個重大的背景,八一南昌起義發生了,中國共產黨人已經通過自己的武裝打響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8月7日在武漢召開的八七會議,毛澤東第一次提出了石破天驚的理論——“槍杆子裏面出政權”。

到了1927年9月29日三灣改編,毛澤東提出支部建在連上。再到1927年年底井岡山鬥爭提出建立鞏固的農村根據地,實施工農武裝割據。這就是毛澤東同志的思想脈絡和發展的鏈路,這個過程在當年就已經論證了,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毛澤東對“農村包圍城市,工農武裝割據,最後奪取城市”道路的探索,並不是胸有成竹:我早就有這個思想,上了井岡山,我就是為這個東西而來的。不是的。當初上井岡山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打長沙打不下來,只能上井岡山,上了井岡山怎麽辦?和井岡山上的山大王王佐、袁文才的隊伍會合。那怎麽奪取未來的勝利呢?

井岡山地處偏遠,秋收起義的隊伍主要是湖南的農軍和留洋的學生,有一小部分武昌國民警衛團,力量很弱,再加上井岡山上的山大王王佐、袁文才的部隊,這兩個力量混合在一起,戰鬥力還是非常弱的。而且在當時的情勢下,這支力量不被任何人看好,共產國際根本就不知道在井岡山還聚集了這樣一股力量,更不可能想到這股力量最後能夠顛覆中國所有白色政權,奪取全國政權,這在當時而言,是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

中國革命道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我們先是政治獨立,最終保障政治獨立的是經濟獨立。經濟獨立的根源在哪裏呢?就是建立廣泛的革命根據地,中央蘇區、鄂豫皖蘇區、湘鄂西蘇區,各個蘇區一起來,中國革命有了自己的雛形。毛澤東同志開創了這條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使中國革命有了立足的最主要的基礎。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毛澤東訪問蘇聯,見斯大林的時候,周圍的人都沒有想到,毛澤東第一句話就是:“我是長期受排擠打擊的人,有話無處說。”東方兩位革命巨人會見,何等非同一般的場所,毛澤東為什麽這麽說呢?長期沒有按照共產國際交代的那一套去做,走了中國的獨特的革命道路,這是獨立自主帶來的艱難曲折。毛澤東同志講了這些話之後,斯大林回答:“勝利者是不受指責的,這是一般公理。”

斯大林這位深刻改變了20世紀國際政治走向的歷史巨人,在勝利的中國革命面前,也十分坦然地承認了中國革命的成功有自己的特色。他的言外之意是:你們中國共產黨人勝利了,那麽你們所選擇的方針、路線、政策就是對的,就是不受指責的,而我以前的指導就是有問題的,這是我也承認的。

13.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麽能夠存在(上)

在講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麽能夠存在之前,我先講一件發生在我身邊的事。

我們國防大學有個國際問題交流班,這個國際問題交流班裏世界各國軍官都有,美國的、英國的、法國的、澳大利亞的、日本的,世界各國的軍官在一起除了學習交流,就是在國內考察。我記得我們當時參觀考察的第一站是山東地區,先看曲阜,就是孔子的故鄉,再到惠民,看孫子的故鄉,然後參觀青島著名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