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棗樹已成林(第3/5頁)

朱襄對秦王政道:“要去平陽看看嗎?”

秦王政壓著嗓音道:“平陽君和平原君一脈可延續一代爵位。”

平陽君幼子趕緊跪地道謝。

他心中慶幸不已。

先父去世之後,家中為是否在趙王偃的厭惡下保護這個村莊的人一事,產生過激烈的爭吵。

最終長兄和堂兄決定,既然先父囑托過保護好藺公和朱襄的故人,他們就要做到先父的囑托,以全先父的“義”。

而且從利益上來說,趙國衰敗不可避免,秦國統一天下之勢也不可阻擋。平原君仁善,他們這樣做,將來趙國滅亡的時候,或許能讓長平君幫襯一二。

反正趙王偃在繼位之後,就對與春平君更親近,支持春平君繼位的平原君、平陽君後人很是厭惡。他們就算再違背一些趙王偃的命令,也無所謂了。

身為宗室,趙王偃除了不讓他們出仕,不敢做得太過,他們也就過得拮據些。

他們沒想到趙國會這麽快滅亡。他們更沒想到,秦王居然如此重視那些庶人。

“這裏的地雖然荒蕪了,但土壤仍舊很肥沃。我們把那些離開的人遷徙回來,把我的封邑改到這裏。或者政兒你要把趙王宮改成行宮?”朱襄問道。

秦王政悶聲道:“不住趙王宮,晦氣。”

朱襄道:“好,晦氣。那重建這裏嗎?”

秦王政道:“當然要重建。舅父的封邑不變,這裏改成藺伯父的封邑。”

朱襄道:“也行,這裏本來也屬於藺公的食邑。”

雖然平陽君和平原君後人能多沿襲一代爵位,但食邑肯定不可能還有那麽多,應該會改在鹹陽附近,好便於監視。

而且對平原君和平陽君後人而言,他們也更希望遷徙到鹹陽城附近,這樣後代才更好出仕。

朱襄讓平陽君的後人先離開,又讓侍從守在稍遠一點的地方,才把秦王政攬入懷裏,輕輕拍打著秦王政的背:“別氣了,生氣只能折騰自己。”

秦王政不好意思道:“我已經不是小孩,不用舅父哄。”

“政兒當然不是小孩,但任何年齡的人都會生氣,和你是不是小孩有什麽關系?”朱襄輕撫著秦王政的背,“我們再在這裏栽一棵棗樹。”

秦王政悶聲道:“那也不是原來那棵我的棗樹。”

朱襄松開懷抱,對秦王政神秘地笑道:“那可不一定。”

秦王政疑惑道:“樹都被砍了,還能重新長回來?”

朱襄道:“我們家的棗樹長得特別好,棗子特別甜,所以我分了許多植株送出去。這個村莊大部分棗樹都是這棵棗樹的孩子。藺公和廉公家也有我們家的棗樹。李牧還帶了棗子去雁門郡種,不知道種活沒有。我這一路走來,發現村莊有很多棗樹,應當就是我們家棗樹的孩子。”

秦王政眼睛一亮:“真的?”

朱襄道:“當然是真的。政兒你也知道我們家的棗子有多好吃,藺禮那混球總愛來偷棗子。他都來偷棗子了,怎麽會不將棗樹子株移栽到他自己家?”

秦王政的神情終於輕松了一些:“藺伯父肯定是會連棗樹一起偷。”

他從樹樁子上跳起來,拉著朱襄往外走:“走,去問問老師,雁門郡的棗樹長出來沒有。”

朱襄被大外甥拉得一個踉蹌。

他在心底失笑。政兒說不急,果然不可能不急。還好棗樹確實早就分了很多種給其他人。

李牧護送秦王來到邯鄲,剛接手邯鄲的政務,正在忙碌。

見秦王政拉著朱襄飛速走來,他在心裏嘆了口氣。

顯然,李牧也已經知道村子被毀的事。

他正想著怎麽安慰政兒,秦王政高聲問道:“老師!舅父給你的棗子,你在雁門郡種活了嗎!”

李牧神色一怔,然後無奈地微笑道:“活了。雁門郡歸秦後我去看過,棗樹結果很多。”

秦王政松開朱襄,一屁股坐在李牧剛站起來的椅子上:“如果藺家的棗樹被砍了,就把雁門郡的棗樹移栽過來。”

雖然舅父說這個村子所有的棗樹大概都是他們家的老棗樹的孩子,但秦王政更相信老師和藺伯父親手種下的棗樹的“血統”。

李牧道:“藺家的棗樹沒被砍,也可以把雁門郡的棗樹移栽過來。兩棵棗樹又不多。”

秦王政道:“是這個理!”

李牧給朱襄使了一個眼色。

朱襄會意道:“我們可以在附近種一個棗樹林,然後建很大的房子,以後常來這裏玩耍。雖然這裏是藺禮的封邑,但藺禮的封邑和我們的莊子沒區別。”

秦王政使勁點頭,心情這才真正好轉:“等村裏人回來後,我免他們一生的賦稅!”

朱襄笑道:“那當然。一定要和藺禮說好,免得他偷偷收村人的錢買酒喝。”

秦王政失笑:“藺伯父才不會做這些事。他頂多從宮裏順酒喝,然後在宮中酒窖給我我留一張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