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王翦滅趙國

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但無奈趙王偃和他父親都愛這麽做,臨陣換下廉頗和……還是廉頗。

原本歷史中,趙王偃的兒子趙王遷也學了這一手絕活,想要臨陣換李牧。李牧讓他別鬧了,王翦就在對面,換人就完蛋。趙王遷就把李牧殺了。

爺孫三人,一看就是親生的,連血緣證書都不用開。

王翦慢悠悠渡過黃河的時候,趙軍幾乎沒怎麽抵抗,一觸即潰。

王翦沒有追擊殘兵,稍稍整軍,就朝著邯鄲城前行。

秦軍帶夠了糧食,趙地又幾乎沒有余糧,所以秦軍沒有就地補給,搶奪趙國的糧食。

他們雇傭當地人運送輜重,甚至還要給對方口糧。

趙人原本很害怕秦軍。在得知給秦軍幹活有糧吃的時候,許多饑餓的趙人忍著恐懼湊了上來。

趙國也是蝗災重災區。

經歷蝗災之後,趙王偃沒有休養生息,連番攻打燕國。

青壯年被征召,家中早已經餓得沒力氣的老弱婦孺種不了太多的地。

國內缺少青壯年,但趙王和貴族的徭役還是不會停。越是外部壓力大,國內的貴族越是需要用享受來麻痹神經。婦孺還要承擔沉重的徭役,種田的時間更少了。

為了打燕國,趙國征收了很重的賦稅。賦稅不收土豆之類的救荒糧食,只收容易儲存的谷物。婦孺寥寥無幾的種地時間只能種谷物,好交齊賦稅。

谷物如果沒有充足的勞動力,把翻地、澆水、除草、捉蟲、施肥等沉重的農活細致地幹好,產量很低。

是以雨順地荒蕪,時和年不豐。無天災,也人禍。

燕國也窮,趙王偃派大軍攻打燕國,頂多滿足大軍一些糧草需求。

再者,就算趙國得到了多余的糧食,也不可能分給饑餓的趙人。

有秦國兵卒私下嘀咕,趙人都快餓死了,就算他們想搶,又能搶什麽?

漸漸地,秦軍身後綴了許多趙人。

他們離秦軍遠遠的,等候秦軍隨時差遣他們做事,好混口吃的。

王翦心硬如鐵,看著都有些心酸。

他想,自己大概是被南秦的富庶慣壞了,居然對他國饑民看不過去。

攻打巨鹿的時候,巨鹿守軍抵抗算是比較頑固。

不過王翦雇傭的趙人十分勇猛,秦軍還未正式出手,他們就登上了城墻。

王翦想起李牧軍中,那些從趙國而來的宿將老卒。

若趙王稍稍正常一些,趙國一定是一塊特別難啃的骨頭。趙人的戰鬥力確實很強。

王翦給這些趙人算了戰功。

雖然戰功只算秦兵的一半,且只折算成糧食,先登的趙人都很高興。

王翦還給戰死的趙人發了撫恤。

這是他和這些趙人提前說好的。如果戰死,就將糧食送往親人手中。

那些戰死趙人的親人,大多都綴在秦軍身後撿活幹。

當王翦兌現承諾,將戰死趙人賺來的糧食送到一個個婦孺手上時,婦人對秦軍連連道謝,和孩子一起抓著沒煮的幹豆子吃,連流淚都顧不上。

直到他們稍稍填飽了肚子,麻木的表情才變得悲傷,眼淚才湧了出來。

還有人幫忙打掃屍體的時候,問守城趙軍的屍體秦人是否需要。若不要,對他們而言也是一頓飽飯。

他們看著屍體的眼睛都是綠的。

饑民易子而食,骨頭上都沒有幾兩肉可吃。戰死趙軍的屍體上,肉可比路邊饑民的屍體多。

王翦雖然知道趙人吃趙人這一幕傳出去,大概會給趙軍士氣造成很大打擊。但他還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待我進城後,立刻開官倉賑濟你們。”王翦淡淡道,“你們缺糧,城中的富戶不缺。”

他見那些饑民有些不滿,補充道:“有糧吃,就不要吃人。你們是人。”

說罷,他先拿出一部分糧草分與打掃戰場的趙人,讓他們把趙兵與戰死的秦兵分開燒了,阻止他們吃人果腹。

秦兵的骨灰將由同鄉帶回家,趙兵的骨灰就地埋了。

王翦這樣做並非僅僅是憐惜。

打下這片地後,這片地就是秦國,這些人就是秦人了。

吃腐爛的人屍容易出現瘟疫,會加大秦國治理的困難。王翦要為之後治理趙地做準備。

王翦說到做到。進城之後,就以城裏官吏、富戶、貴族抵抗秦軍攻城為由,把他們的家搜了一遍。

金銀細軟用來犒賞將士;糧食補充了部分軍糧後,都交給在先登中活下來的趙人,讓他們負責賑濟災民。

王翦還選了城中會識字的貧寒士子幫忙巨鹿城。

“待攻克邯鄲,朱襄公就會回來。”王翦給這些趙人吃了一顆定心丸,“先拿這些糧食應急,待明年秋收就好了。”

王翦離開時,許多趙人留在了巨鹿城附近,開墾耕種幾近荒蕪的田地。

巨鹿城附近的田地都很肥沃,可惜沒人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