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王翦滅趙國(第3/5頁)

他堅定地要求逃往楚國。

逃到北邊趙國還是湊不出來兵,還是楚國安全一些。

借他國兵復國很容易,史書裏都是這麽說的。

他們吵來吵去,再次達成了一致意見——太上王趙偃南下去楚國搬救兵;趙王遷北逃繼續抗擊秦國;至於公子嘉,就留在王宮裏麻痹秦軍。

群臣都很滿意,只有公子嘉在苦笑。

公子嘉是一個品行端正,智商正常的人。

他心性堅韌,勇武善戰,能帶兵。在原本歷史中趙國滅亡後,公子嘉率領趙國軍民在代郡和秦國打遊擊,堅持了整整六年,才被王翦擒獲。

趙國滿朝卿大夫都知道,如果公子嘉當趙王,趙國說不定有一線生機。

但就像是當初誰都知道公子遷品行不端不堪為王,但趙王偃廢除公子嘉的太子之位時,無人據理力爭一樣,現在朝堂上下再次拋棄了這一位最正常的趙公子。

公子嘉在心裏嘆了口氣,對完全沒把他當兒子的君父道:“我會死守邯鄲城,為君父拖住秦軍。請君父……慢走。”

太上王趙偃冷淡地對公子偃點了一下頭,然後轉頭去叮囑趙王遷要小心安全。

公子嘉滿臉落寞。

所有人都看到了公子嘉的落寞,所有人都於心不忍,但仍舊所有人都沒有為公子嘉說任何一句打抱不平的話。

王翦等了許久,終於等到邯鄲城門開啟。

他知道趙偃父子二人要開城門逃跑,早就把路堵好了,就等著他們自投羅網。

但他沒想到,邯鄲城中居然還有一位能將城民和守軍的士氣都提起來的“將領”——公子嘉。

公子嘉親上戰場,與趙軍和臨時拼湊的城中青壯與秦軍廝殺。

從城門外激戰,到且戰且退,於邯鄲城中巷戰。

他如承諾的那樣,替趙偃父子二人拖住了秦軍的腳步。

王翦思索了一會兒,只派了一支騎兵去追擊趙偃,沒有理睬北逃的趙王遷。

他親自披甲,領兵捉拿公子嘉。

趙偃和趙遷活著只會拖趙國的後腿,看來公子嘉才是關鍵。

待公子嘉被抓住的時候,他身上多處披創,手中長劍卷刃,已經沒有了站立的力氣。

他坐在一堆死人中,用袖子擦了擦臉上的血汙,又慢吞吞地重新束好披散的頭發:“王將軍,我君父成功離開了嗎?”

王翦收起劍,也讓周圍兵卒收回兵刃。

他語氣中帶著幾分譏諷,譏諷中又難掩敬意:“趙遷已經成功離開。趙偃雖還未抓到,但他很難到達楚國。”

趙國和楚國中間隔著齊國和魏國,而齊國和魏國都已經是秦國了。

公子嘉嘆了口氣,道:“我已經做到所有我能做的事了。”

王翦道:“公子,請。”

公子嘉搖頭:“我就不去鹹陽了。我無顏見朱襄公和信平君。”

公子嘉被俘,絕食拒醫,幾日後傷逝。

消息傳到鹹陽城,朱襄沉默良久。

歷史中的“代王嘉”死了。

不會再有一位趙公子在代郡南方的崇山峻嶺中,帶領不肯投降秦國的趙國殘兵和庶人,與秦國周旋六年了。

趙偃和趙遷死了,趙嘉才能發揮出他的光芒。可惜現在他卻先死了。

趙國最後的血性,就這麽死了。

死在拋棄中。

若平原君和平陽君泉下有知,不知道有多痛苦?

“平陽君去世,趙偃繼位時,趙國就已經滅亡。”廉頗得知這個消息時,聲音冷漠道,“留下的,只是一具行屍走肉。現在是該一把火把這具行屍走肉燒了,免得侮辱趙國先王。”

他向秦王政請戰,撕毀曾經的承諾。

他要率軍,入趙!

……

“你、你是李牧?!”趙偃被押到馬車前時,他認出了坐在馬車上,手捧一卷書,仿佛書生般的中年人。

李牧和廉頗被迫入秦時,趙偃曾經見到過李牧。

因特別厭惡朱襄和他的友人,所以趙偃對李牧印象深刻。即使過了十幾年,他也認出了李牧。

李牧漠然地擡起頭,掃視了被捆住的趙偃一眼。

他放下書卷,抽出腰間長劍,對著趙偃的大腿刺了一劍。

趙偃立刻失聲慘叫。

秦兵按住了趙偃,李牧手中長劍下刺,又是一劍,刺在了趙偃另一條腿上。

他每一劍都刺穿了趙偃的四肢,但又很精準地沒有讓趙偃流太多血。

但一劍又一劍地刺下去,趙偃還是變成了一個血人。

他痛得暈厥過去,又被冷水潑醒,蜷縮著身體躺在地上不住抽搐。

一旁的趙臣忍不住了,大罵道:“李牧!你也是趙人!怎麽能折辱趙王!”

李牧一腳踩在想要爬起來的趙偃身上,平靜道:“牧被趙丹送於秦國已然十數年,你有何臉面稱我還是趙人?”

李牧腳加重了力氣,趙偃又是一聲慘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