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請陛下因功賜國姓,不就不算贅婿了(第2/4頁)

朱毓嬋這才松了口氣:“那就好,我父王還一直以為為了救他,多死了不少人呢,這幾天每天恍恍惚惚,摳著佛珠神神叨叨的。想問又不敢問,就怕一切是真的。

我剛才還想,要是你告訴我說,為了救王府眾人,真是額外死了不少人,我就問完後假裝沒問,也不跟父王提起。確認是好消息,再找機會偷偷跟他說。”

朱毓嬋說這番話的言語神態,恰似一戶人家裏有高考生,考完後卻不敢打查分電話,想多裝幾日鴕鳥。

於是家裏的親戚偷偷幫打查分電話,確認是喜報,才第一時間報喜。要是查出來是噩耗,那就順其自然再裝一回兒鴕鳥。

沈樹人當然能理解這種心態,也是不由感慨:“難得郡主倒是有孝心,王爺沒白疼你。”

朱毓嬋被誇了,不由有些得意之色,但她轉念一想,又有些不放心,便纏著深入追問:“那你不會是安慰我的吧?我倒不是怕你安慰我,是怕轉述了之後,父王也不信,覺得我不懂事,是哄他呢。

能不能說說陳縣那邊,你到底用了什麽計策打贏的闖賊,又是怎麽做到沒死太多人的?”

聽了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問題,沈樹人也是不由笑了:“打仗謀略的事情,你一個小姑娘懂什麽?我說了,你也轉述不了。”

朱毓嬋從小沒吃過虧,被人拒絕還是讓她很不爽,蠻橫地說:“你不說怎麽知道我不懂?再說就算我不懂,你不會挑我聽得懂的說啊。”

沈樹人想了想,於是把很多細節簡化處理了一下,然後把“背水結陣自古有名將打贏的,但關鍵就是要置之死地而後生,同時要斷了士兵退路讓他們奮戰”這番道理,用小孩子也聽得懂的話轉述了一番。

他描述的側重點,也停留在了“決戰前已經多次試探,疲敵的同時讓自己人相信糧道被斷,但存糧還有,必須死戰退敵才有希望。”

最後,他當然免不了把說過最多遍的那個激勵士氣段子,重新說一遍,強調他是“為了大明朝貼錢做官,為了激勵士氣,為了讓士兵們相信別無選擇,他提前下血本讓闖賊燒毀了他十幾條數百料的運糧大沙船”。

沈樹人說的那些高深謀略,朱毓嬋當然聽不懂,完全雲裏霧裏。但最後的貼錢做官激勵士氣,還是聽得懂的,

因為這些要素就跟《三國演義》裏苦肉計的段子一樣,朱毓嬋完全可以類比成聽過的唱本戲曲來理解。

而且這些段子的前因後果,沈樹人自己也是揣摩得再熟悉不過了,前陣子他就靠這個故事反復賣、決戰前激勵部隊士氣的。所以他再講出來,簡直就跟創業導師大忽悠一樣輕車熟路,聽得對方一愣一愣的。

聽完之後,朱毓嬋也徹底放心了,因為她知道,只要把這些段子找個時機跟父王一說,父王絕對不會懷疑她是編造話來安慰他,

父王知道以她的見識和腦子,肯定是編不出這麽復雜的東西的。

所以,只要這麽復雜又傳奇的段子從朱毓嬋口中說出,那就肯定是請教了別人的,消息的真實性也就大大加強了。

與此同時,朱毓嬋在心中把台詞默念幾遍後,對沈樹人的了解,也又加深了一層。

這種年紀的小姑娘,總是很容易崇拜英雄的,揣摩完沈樹人的戰鬥策略事跡,她由衷地說:

“沈大哥你好厲害啊,不但文武雙全,居然還倒貼錢做官,這大明的官員要是都像你一樣,天下肯定早太平了吧。”

對於這種恭維話,沈樹人自然是笑而不語,他該說的也都說了,走到垂花門邊,便回身請朱毓嬋留步,他這就告辭離去。

然而,就在他轉身的那一刻,朱毓嬋又拉住了他的手,多問了一個問題:“沈大哥……我福王兄找你,有沒有讓你幹壞事?你可別騙我。”

沈樹人一愣,不由笑了:“福王能幹什麽壞事?”

朱毓嬋腦袋一歪:“我也不知道福王兄能幹什麽壞事,但我總覺得他找你會幹壞事。因為他最近總是各種禮貌結交搭救他的官員、武將。反正不管他讓你幹什麽,你都別幹,好不好?”

沈樹人略微欠身,摸了摸朱毓嬋的頭發:“符合朝廷法度的事情,我該給人辦的,自然要辦。不合朝廷法度的私相授受,自然一律不辦,這總行了吧?

再說了,你們今日不也‘結交’了我麽,為什麽總拿福王說事呢。”

朱毓嬋說不過他,急得直跺腳:“是你找上門來的好吧!再說,我讓你做事,那也是提防別人做壞事,又沒說我自己要做什麽。”

……

沈樹人離去後,當晚自然另有公務要操心。

按沈樹人的計劃,他過兩日就得護送潞王福王等一行南下,先由信陽道過桐柏山,經隨黃到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