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關於餌絲,你知道幾種吃法?半夜餓了,那就做紅酥雞!(第2/4頁)

至於最後一道的紅煨肉。

做法倒是很簡單,把豬肉放在鍋裏幹煸一下,放進瓦煲中,加入甜面醬和黃酒進行煨制,等肉的色澤紅潤時出鍋開吃。

這道菜跟現代版的東坡肉有點相似,但也有區別,因為這裏面不放糖,也沒別的調料,全憑甜面醬出香味。

這樣的烹飪手法,對調味有著很高的要求。

甜面醬放多了鹹,味道重,放少了味道又會淡,一個不慎就會毀掉一鍋肉。

另外黃酒的使用也非常講究,既不能多也不能少,跟肉持平就行,先大火燒開去除酒氣,再蓋上蓋子小火煨制。

煨的過程要定時掀開鍋蓋查看。

肉變黃的時候,說明煨的時間不夠,肉要是紫紅色,說明煨的時間太長,必須是紅潤的色澤才行。

另外也不能頻繁掀開鍋蓋看,要是鍋裏的油氣散去,整道菜就失去了精髓,瘦肉部分會又幹又柴。

林旭覺得這道菜之所以失傳,應該就是跟做法有關。

調味方面要求高,煨制的火候要求高,偏偏做出來又只是紅燒肉、東坡肉一樣的肉塊,會失傳也理所當然。

美食想要長久發展,必須要走下沉路線。

所謂下沉,就是深入到民間百姓中,讓老百姓能做出來,同時味道還不差,這樣的美食就不會失傳。

相反,像紅煨肉這種看似簡單卻極其容易失手的菜品,失傳自然也就理所當然了。

不過盡管失傳,回頭還是要嘗試著做做的。

甜面醬和黃酒燉肉,應該能吃到純粹的肉香味。

抽完失傳菜品,林旭將墩墩放回到服務台上,剛準備上樓歇會兒,老黃兩口子走進了店裏,老黃手中還提著一條碩大的宣威火腿。

“兄弟,聽說餌絲已經做好,我特意帶你嫂子蹭飯來了。”

老黃真是個講究人,蹭飯不空手,這麽一整條的宣威火腿,在滇南本地,能買上百碗餌絲了。

“行,那我這就上樓去做。”

林旭看了眼墻上掛著的鐘表,居然不知不覺快下午四點了,也確實該準備晚飯了。

他接過老黃遞來的火腿,提著快步來到樓上。

將火腿遞給車仔,讓他收到倉庫裏,接著林旭拿出砂鍋,準備開始做餌絲。

餌絲的做法眾多,在滇南至少有上百種不同的搭配和吃法,不過相對經典的,還是炒餌絲和砂鍋餌絲。

炒餌絲在滇南還有個別名,叫大救駕。

據說明末清初,南明永歷皇帝奔逃至騰沖,在疲憊不堪、饑寒交迫之時,吃了一碗炒餌絲,竟如同吃山珍海味一般,不覺脫口說道:“真乃大救駕也!”

故事的真假不好說,不過南明在滇南地區確實活躍了很長時間,對滇南的飲食文化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這些來自中原江南等地的政權核心成員以及將士,也將家鄉的飲食習慣帶過來,讓滇南飲食變得更加多樣化。

哪怕到了今天,滇南飲食依然能看到全國各地飲食的影子。

林旭切了一些肉末,用蔥姜醬油等配料炒至斷生,這就是吃餌絲少不了的肉臊子了。

接著他又準備一些配料,比如鹵豆腐幹、煎雞蛋、宣威火腿片以及辣椒醬等配料,全都準備妥當,開始煮餌絲。

鍋裏加水燒開,將餌絲放進去煮制。

趁著這個功夫,將砂鍋放在灶上,加豬骨高湯燒開,等大鍋裏的餌絲煮軟後撈進砂鍋中。

放上肉臊子和其它配料,撒上蔥花香菜,淋一些辣椒醬,這就是最基礎版本的砂鍋餌絲了。

餌絲的做法並沒有什麽嚴格的規定,想怎麽吃就怎麽吃。

在滇南的小攤上,這些配料甚至可以隨意組合,自由度非常高。

林旭將一個個砂鍋從廚房端出來,老黃兩口子頓時眼睛都直了,顯然,這個味兒就是想要的味道。

煮好的餌絲看起來有點像是寬一點的面條。

不過吃到嘴裏,能明顯感覺到餌絲那柔韌的口感和濃郁的米香。

這種香味和口感,是米線所不具備的,尤其是工業化生產出來的米線,雖然讓米線的產量有了大幅度上升。

但米線本身那種米香味,卻在逐漸變淡。

“好吃,林兄弟這手藝真是沒得說,也就滇南一些偏僻的小攤,才能吃到這種味道和口感的餌絲。”

黃夫人對林旭的手藝贊不絕口。

不光餌絲美味,搭配的也很合理,比如那些火腿絲,雖然看起來量不是很多,但吃到嘴裏,每一口都滿是鮮美。

沈佳悅原本覺得林旭好不容易落戶,晚上就吃這個太簡陋了。

但嘗到餌絲的口感後,這丫頭就停不下來,尤其是吃幾口餌絲,再用勺子從鍋裏舀起一點高湯小口喝下去,這種滿足感,比小時候吃砂鍋米線還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