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看似簡單,實則處處講究的美味點心——翡翠燒麥!(第2/4頁)

林旭點點頭:

“你觀察的很仔細啊,其實最重要的一點是,翡翠燒麥的蒸制時間只有五分鐘,五分鐘內,那麽多白砂糖不一定能融化,但綿白糖就不一樣,稍微有點熱氣兒就能化開。”

他們討論了一會兒,林旭把松弛好的面團又揉搓一遍,揉的時候用虎口的位置將面團一點點推著搓開。

這能讓面團和水分結合得更好,也能讓面團具有更好的延展性。

做完這些,將面團放進面盆,進行第二次松弛。

又過了十幾分鐘。

樓上宴會廳的訂婚宴已經開始,各種冷盤開始上桌,林旭將面團拿出來,直接搓成長條,並分成了7克左右的小面劑子。

這種面劑子比餃子皮還要小一些,擀出來基本上就是一張紙。

而翡翠燒麥這道小吃,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裏面綠色的菜心要能透過面皮完全看清楚,這樣的燒麥,才能被稱為翡翠燒麥。

很多人嘗試著做這道菜,還以為用菠菜汁和面就行。

那是錯誤的,把面團染綠是下乘做法,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面皮擀到足夠薄了,薄到把餡心透出來,這才是翡翠燒麥的精髓。

面劑子分好,林旭撒一些幹澱粉,揉搓一下,把面劑子按壓成圓形,接著拿起兩頭尖的棗核擀面杖,開始擀皮。

棗核擀面杖是一種會的人很好用,不會的人容易抓狂的廚房用品。

擀皮的時候,需要左手右手交替用力,這樣面皮才能在擀的過程中自動旋轉,擀出來的面皮才會越來越圓。

過去在家包餃子,林旭曾經好幾次嘗試使用,但都以失敗告終。

林老太太還特意安慰他說:

“我孫子是做大事的,耍不得擀面杖。”

當時林旭也是這麽認為的,總覺得學了金融,畢業了就能找一份金融行業的工作,每天西裝革履文質彬彬的出入高档寫字樓中。

然而現實卻完全背道而馳。

他非但沒有找到金融方面的工作,還成了靠擀面杖討生活的廚師。

開店的第一桶金,就是擀面杖給予的。

現在再用擀面杖,林旭感慨良多。

跟幾年前全家一起包餃子時笨手笨腳的把餃子皮擀成長方形不同,如今的他不僅可以熟練使用各種擀面杖,甚至還能做出一些花活兒。

比如現在,他把面皮擀開後,左手壓著擀面杖,右手用擀面杖在面皮上面用力壓著。

很快,面皮上就出現了一圈略微褶皺的荷葉邊。

這些荷葉邊,是燒麥面皮的標志,不管南方還是北方,不管純肉還是純素,所有的燒麥皮都需要用這種帶荷葉餅褶皺的面皮來包。

只有這種面皮,才能做出猶如花朵一樣的美味燒麥。

“我靠,這燒麥皮擀得跟藝術品一樣,還這麽薄,不愧是做手擀面起家的,這手藝真絕了!”

林旭正忙著,耳邊響起了戴建利的贊嘆聲。

他擡起頭,才發現師兄戴建利以及邱振華走進了廚房。

見到案板上薄得跟紙一樣的燒麥皮,邱振華好奇的問道:

“這是準備做燒麥嗎?”

林旭點了點頭:

“今天長輩在,我打算做點翡翠燒麥。”

一聽這個名字,邱振濤頓時眼前一亮:

“餡料拌好了嗎?在哪?讓我看看。”

林旭沖馬志強使了個眼色,馬志強立馬打開旁邊的冰箱門,將裏面正冷藏著的麥燒餡端了出來。

邱振華接過來,揭掉保鮮膜,從旁邊拿起一雙幹凈筷子,在餡料中蘸一下,隨即往嘴裏一抿,略一品味,豎起了大拇指:

“這味兒調得不錯,很多人覺得放了火腿丁就不用放鹽了,這是不對的,鹽和火腿丁產生的鮮味是不同的,尤其是在青菜裏面。要是在揚州本地做,糖的量應該再加三分之一,不過北方人接受不了那麽甜,你調得很到位。”

對於一個廚師來說,嘗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別說這種青菜餡了,哪怕生肉剁成的肉餡以及其它食材呢,把握不準鹽量的時候,也得這麽嘗。

不光新手把握不住的時候會嘗試,老師傅檢查徒弟的作業,也會毫不猶豫品嘗一下餡料,只有這樣,才能直觀的找出缺點,理順調整思路。

謝保民笑著說道:

“既然邱邱這麽說,那我就不嘗了,你等會兒還做什麽菜?要沒啥難度,我們就上去吃席了。”

今天是來隨禮的,畢竟現在大家名義上都是歡樂傳媒的合作主播。

林旭說道:

“等會兒我要做淮揚菜的醋熘鱖魚。”

這話一說出口,戴建利原本無聊的臉上露出了驚喜的笑容,而謝保民則一臉“你總能給我整出新花樣”的表情。

只有邱振華,因為最近沒來過林記美食,被這話給驚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