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一道和尚烹制出來的絕頂美味——扒燒整豬頭!(第3/4頁)

祭拜完畢,豬頭是會被扔掉的。

當時罵人豬頭三,就是因為三牲中,豬頭的地位最低,是賤貨的意思。

舉辦祭拜的場地,往往是在寺廟中進行。

富豪們祭拜完畢走了,豬頭也隨手扔掉,寺裏的和尚覺得丟了太可惜,加上過去的窮人喜歡在廟門口盤踞著討要吃喝,他們便把豬頭收拾一下,用瓦盆加冰糖小火煨到酥爛,分給窮人們吃。

這就是和尚做豬頭的由來。

之所以用瓦盆,是因為和尚要戒葷腥,不能用自己的鍋具烹制,加上豬頭個頭大,一般的盛器也放不下,所以才用了幹凈的瓦盆。

瓦盆是過去寺廟中經常用到的盛器,洗手洗臉洗衣服甚至撒尿,都是用瓦盆。

這些瓦盆是分開的,並不是同一個。

但吃豬頭肉的人卻不管,只覺得和尚們用瓦盆燒出來的豬頭肉格外香,格外美味,尿盆豬頭就這麽傳了出來。

前一段林旭上網查資料,看到一些所謂的學者,煞有介事的分析著和尚用尿盆煮豬頭好吃的秘訣。

甚至還用和尚不吃葷腥、尿盆沒有尿騷味兒來強行解釋。

看得林旭很想找個滿是尿漬的瓦盆給那位學者燉一鍋肉,看他能不能吃得下。

原本就是一樁慈悲為懷的善事,但在以訛傳訛之下,卻成了尿盆燒肉,而更多的人,則是好奇和尚們吃沒吃那些豬頭。

吃了的話,那不就犯戒了?

你想著人家有沒有犯戒,人家想的是盆裏燉的豬頭能讓幾個窮人填飽肚子……人生的方向不同,境界不同,做的事情也各不相同。

林旭其實挺喜歡這個故事的,尤其是到了清朝,法海寺還把瓦盆燒豬頭當成招待香客的大菜。

這種行為,要擱現在絕對會被被人罵到狗血淋頭。

但人家卻不以為意,香客想吃,那就做給他們吃,就這麽簡單。

朱勇魏乾和莊一舟幾人聽完林旭的講述,覺得這才合情合理。

扒燒整豬頭能登大雅之堂,能成為淮揚三頭宴之首,絕對不可能讓菜中摻入尿騷味兒的,否則那些文人和鹽商們也太不講究了。

清朝著名美食家袁枚曾慕名去法海寺吃豬頭,吃完還特意問了做法,並寫進了《隨園食單》中,也沒見尿盆的說法。

可見以訛傳訛的有多厲害。

整個豬頭全都燒黑,接下來放進熱水中浸泡一會兒。

大概十來分鐘後,撈出來,開始用小刀在豬頭上面刮,將豬頭裏裏外外全都刮洗幹凈,至於眼窩、耳洞等四角,也全都清理了一遍。

正忙著,謝保民和戴建利走了進來。

今天老戴原本是去二號樓喝茶的,一聽說林旭要做扒燒整豬頭,就直接上車跟了過來。

這可是淮揚菜中的一道大菜啊,得看看林兄弟的做法。

“嚯,收拾得夠幹凈啊。”

戴建利看著盆裏白凈的豬頭贊嘆一聲。

就憑這細致的態度,做出來的豬頭就不會太差。

林旭笑著說道:

“剛收拾妥當,等會兒還得再用溫水沖洗一下,徹底洗凈豬頭上的汙垢,然後才能進行脫骨處理。”

謝保民看了兩眼:

“再洗一遍就可以脫骨了,別洗太久,否則豬皮泡軟的話,一碰就爛。”

林旭又洗了一遍,把豬頭從盆裏拿出來,開始脫骨處理。

先把豬頭下巴朝上放在案板上,從下巴的地方下刀,先將下頜到脖子之間的皮肉分開,顯露出骨頭。

然後貼著骨頭開始剔肉,一點點將豬肉上的肉剔下來,讓骨頭暴露出來。

剛開始很難,因為整個下頜的筋比較多,肉和骨頭緊緊貼著,得用小刀一點點的剔,而且在剔的過程中,還不能傷到豬皮,否則賣相就毀了。

將下頜脫出來,就稍稍容易一些了,因為拿掉下頜骨,整個顱腔就會顯露出來,到時候再脫骨就變得輕松一些。

只要小心把顱骨脫出來就行。

戴建利拿著剔掉的下頜骨看了看,沖魏乾他們說道:

“都看著點,掌握脫骨的發力技巧,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豬頭的整體結構,知道有多少塊骨頭和每塊骨頭的分布位置,只有這樣,才能給豬頭脫骨。”

這需要多加練習,只有積累夠足量的經驗,做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林旭之所以這麽嫻熟,是因為之前系統獎勵壓豬頭肉的完美級技法中,有豬頭的整個結構。

所以他現在做起來才沒有無處下手的那種慌張感。

下頜脫骨後,要先將復雜的豬鼻拱部位給清出來,然後再收拾顱骨。

賣相上佳的扒燒整豬頭,整個豬臉會呈現出笑臉,要達到這個效果,豬鼻拱就得完整,一點不能破壞。

這個部位剔除好,接下來就是面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