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一道和尚烹制出來的絕頂美味——扒燒整豬頭!(第2/4頁)

隨著底部的熱量越來越高,土豆逐漸塌陷下來,也就變成了一張圓餅的模樣。

等底部煎得焦黃時,端著平底鍋向上一顛,用大翻勺的方式把土豆絲餅翻個面,繼續煎制。

兩面全都煎好,盛到盤子裏,開始煎下一張餅。

為了讓兒媳婦吃到更美味的土豆絲餅,陳美娟特意在土豆絲中撒了點生芝麻和幹辣椒面,做成了香辣味兒。

而第三張,則是放了一些切碎的梅幹菜,吃起來滿是梅幹菜的香味。

每張餅的配料都不一樣,以至於跳完早操的沈佳悅吃得連連贊嘆:

“吃薯片和炸土豆條那麽久了,從沒想過土豆絲做成餅居然能好吃到這種地步,媽您真是太厲害了。”

陳美娟笑著說道:

“家常便飯而已,這不算什麽,你要是喜歡,明天早上我還給你做。”

“好呀好呀,謝謝媽,哈哈,我要發朋友圈氣氣她們,有這麽好的婆婆,真是我前世修來的福氣。”

“有你這樣的兒媳婦,才是我們林家的福氣呢,到現在都覺得做夢一樣,我兒子居然找了這麽完美的女朋友。”

婆媳倆來了一波商業互吹,林旭則像個局外人一樣吃著外酥裏糯的土豆絲餅,偶爾端著碗中的菠菜蝦仁湯喝一口。

嗯,愜意!

飯後,沈佳悅主動開車送陳美娟去銀杏園。

不出意外的話,今天就能把施工圖做出來,趁著還沒開工,她準備再看看,有需要改動的地方,那就再修改。

要是等開始施工了再修改,多少會有些來不及。

銀杏園的這波投資不大,畢竟園區小,大量投入不合適,而且遊玩只是附帶的,餐飲才是大頭。

這種適合全家一日遊和周末遊的地方,不管好不好玩,最終能留住遊客的,還得是地道的餐飲。

至於遊玩什麽的,那些都是吸引人的手段。

假如以後效益好,銀杏園可以進行二次擴建,比如擴建到一千畝大,再增加一些小動物等等,都是可以的。

目前還是小投資為主,現在是現金為王的時代,寧肯把錢放在銀行裏貶值,也不能亂投資,否則就有可能血本無歸。

店裏,林旭把墩墩放在服務台上,幫小家夥撓了撓下巴:

“下午再給你吃頓鵝肝,這幾天就不能吃了啊,吃太多高油脂的食材對你身體不好,明天開始吃牛蛙和雞腿肉,調劑一下。”

“喵嗚~~~~”

墩墩用圓滾滾的大腦袋蹭蹭林旭,隨即到一旁跟舒雲玩兒去了。

林旭來到樓上,看到了車仔準備好的豬頭。

豬頭挺大,將近二十斤了,兩只大耳朵看起來就挺下酒。

整個豬頭已經做了初步的處理,看起來挺幹凈,但還得重新收拾。

林旭燒了一鍋水,燒開後將豬頭放進去燙了幾分鐘,隨即又拿出來,用冷水沖洗降溫。

之所以這麽做,是為了讓豬皮收縮,這樣裏面的毛茬就會向外凸出,也就比較好收拾了。

“我去,看著幹幹凈凈的,這一煮,咋跟幾天沒刮胡子一樣啊,毛茬全出來了。”

旁邊幫忙的朱勇摸了摸豬頭的皮膚,發現滿是紮手的毛茬。

魏乾笑著說道:

“這是正常的,現在的豬毛都是刮的,毛根沒揪出來,這麽一燙自然就有毛茬了,要是老家燒松香的手法,直接把毛茬粘出來,絕對幹幹凈凈。”

所謂的松香就是松樹上分泌的膠,燒軟後敷在豬皮上,冷卻了再揭下來,就會把豬毛連毛根直接帶出來。

這跟蜜蠟脫毛的原理一模一樣。

過去農村一些屠宰場為了省錢,還會用瀝青脫毛,不過現在被叫停了,全都改成了刮毛。

林旭拿著噴槍,對著豬頭的的皮膚燎了起來。

用燒的方式把毛茬和毛囊中的臟東西燒掉,這樣豬皮吃起來口感會更好。

這是個浩大的工程,因為豬頭的表面非常復雜,一些刮不到的地方,例如耳朵裏面、眼窩等部位,還有不少長毛,所以要把豬頭徹底燎一遍。

只有這樣,做出來的豬頭才會美味好吃。

老丈人之前在揚州花錢預定豬頭,估計廚師懶省事兒沒有做燎皮這一步,再加上烹制手法毛糙,所以一家人才吃得很不爽。

林旭燎了一會兒,換朱勇接替。

他好奇的問道:

“我看網上有人說扒燒整豬頭是和尚發明的,用的還是尿盆,這吃著不膈應得慌嗎?”

不遠處的莊一舟說道:

“我們江蘇老家確實有這個說法,但具體是真是假,那就不太清楚了。”

關於這件事,林旭倒是很清楚,因為任崇墨和田清瀾送的那套《禦膳録》有詳細記載。

過去淮揚地區的鹽商們不怎麽吃豬頭,只有祭拜神靈先祖時,才會擺上牛頭、豬頭、羊頭,謂之三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