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一心(第2/7頁)

洛元秋覺得她的笑容十分可惡,把棋子按在手心,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半月之後,兩國終於各退一步,不再劍拔弩張了。景瀾順利的從使團手中得到了通關文書,本想離開使團以商隊的名義前往和月國,卻被告知國師命她隨同其他使團一並前往諸國。

路上洛元秋見她神色不愉,便問怎麽了。

景瀾說了原因,又道:“如此一來,我們就不得不跟隨使團前往宋國了。原本我們通過和月之後就能到達代國了,現在還要多去一個地方。國師當真是……”

洛元秋倒是無所謂去哪兒,隨口道:“你好像不想去?”

“若是只有我們二人,輕裝簡行,到哪裏去都成。”景瀾道,“只是不知道國師究竟有什麽安排,萬一使團被扣下,我們又走不了了。”

言罷她又看了洛元秋一眼,道:“況且我總有預感,接下來這一路未必會有這般順利。”

“神風觀的刺客們沒跟來了,”洛元秋道,“你是覺得他們會跟來,等我們離開國境之後下手麽?”

景瀾道:“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使團若是在真國出了什麽意外,自然要問責於神風觀……不過我所擔心的另有其事,遠不至這一件。”

洛元秋知道她心思重,思慮的事總要比別人多,便道:“你是不是忘了,咱們身在幻境之中?”

景瀾頓了頓道:“有時候會忘了,不過每每看到你,又會想起來。”

她目光悠遠,望向雲霧繚繞處起伏的山巒,一抹深紫飄蕩在風裏,在翠綠色的屏障下,仿佛一縷漸散的雲霞。

和月偏處西南,崇尚巫術,其術法相傳由靈巫所留,玄妙莫測,唯有靈巫後人方能修習,是以與其他宗門不同,修行之人多出自貴族,皇室更是掌握了巫術之中最為高深的法術,用以號令眾巫。

據景瀾解釋,這便是血誓的一種,使修行此術之人,必須效忠於誓約之人。

洛元秋好奇問:“如果國君讓他們去死呢?”

景瀾淡淡道:“那他們只能從命了。”

陳真二國一向不合已久,昔日鄭國鄖國為吞並陳國曾向真國借兵,真國早就垂涎陳境西北一線的土地,便以此地作為條件向兩國借兵。在鄭鄖覆滅之後,竟然還收留了鄖國出逃的王子,由此將矛盾徹底擺在了明面上。

本著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和月國君對陳使入境一事十分歡迎。使團一路過關隘,暢通無阻,很快便到達了國都行安。洛元秋見此地人家家戶戶門前或院後總會種幾棵樹,樹上以麻繩吊著東西,她不明白這是什麽風俗,心中頓生好奇,想去那樹下看上一看。

景瀾早就注意到她一直盯著那些樹看,立刻將好奇的師姐拉回來,道:“別去,那是人家的先祖。”

洛元秋道:“什麽先祖?”

“和月習俗,家中死去的親人都要埋在屋子附近。”景瀾低聲道,“四年過後,其家人便會在埋骨之處種上一棵樹,意為死與生同,憑此悼念逝者。樹越大,說明底下的人埋的時間越長,不是先祖又是什麽?”

洛元秋頭一次聽到這種習俗,只覺得不可思議,道:“墳頭種樹?”

景瀾正要說什麽,聽她道:“如果種的是果樹,那樹上的果子還能吃嗎?”

“……”

景瀾道:“問的好,可惜不管樹上有沒有果子,你一片葉子都不許碰。”

如果不知情還好,既然知道了樹下埋著的是人家先祖,洛元秋自然不會去碰。她突發奇想問:“若是有人要搬家,樹怎麽辦,總不能跟著人一起搬走吧?”

景瀾道:“那就只能把樹砍了,取走骨殖。看見那樹上的繩索了嗎,下面吊著的就是準備用來裝骨殖的瓷瓶。”

“如果一棵樹一直種著,”洛元秋思索道,“豈不是會長的很大?”

景瀾卻笑了起來,有些揶揄的意思,道:“很有見地,樹一直長是會長的很大。”

洛元秋很快就明白了她話中的意思。

習俗如此,就連皇族也不能例外。和月國中最大最高的樹就在宮廷之中,約莫要數十人才能合抱,樹下埋著的便是和月國開國君王。

此樹名為椿,其枝如雲,遮天蔽日,幾乎將大半王宮都籠罩其中,那枝幹上另生小枝垂下,難見天日。若逢陰天雨天,樹下昏黑一片,宮中便會燃起燈火,用以照明。

火光中椿樹的葉子如玉片一般,高處稍深,低處則為淺色,它的聲音也十分特別,如同玉石般,風一吹便叮當作響。那聲音由高到低,自有一種說不出的動人韻律。這蔚為壯觀的景象,令觀者難忘。

傳言和月國國君每逢大事,便會來樹下悼念先祖,跪伏在地上大哭。洛元秋聽說陳國使者上殿拜見和月國君時,正好碰上了國君在樹下哭訴,為的是先前與真國因土地而起的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