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一心(第4/7頁)

景瀾答道:“書上也只是三言兩語,我知道她有個弟弟,按照魏國習俗,國君繼位之後,會把其他的兄弟都流放到國境之外,只有等國君死後,新國君繼位,他們才能重新回到魏國。”

洛元秋詫異道:“如果國君是個長壽的人……?”

景瀾道:“那就要比比看誰的命更長了。”

這一路見多了奇奇怪怪的事,洛元秋已經不再感到奇怪了,便道:“她弟弟被趕出國了?”

“不,他後來成了國君。”景瀾說道,“做王子時平平無奇,做君王後又是出了名的昏君,否則憑魏國國力,少說也能與陳抗衡數十年,如何會滅亡的如此之快?”

洛元秋聽罷道:“接下來要去的是宋國吧,他們國內的宗門叫什麽?”

景瀾沉默了一會兒道:“我不知道,宋國從十多年前國亂以來便閉國至今,願不願讓使團進入還需另說。若是不能過,我們就返回和月,從和月去代國。”

洛元秋雙手環抱,道:“怎麽聽起來有些奇怪,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宋亡前,有人將百姓驅逐出城,一把火燒了王宮。史書中說這大火燒了七天七夜,把整座王宮都燒的幹幹凈凈,什麽也沒有留下。”景瀾道。

竟然如此決絕,洛元秋心道莫非發生了什麽可怕的事,不得已為之,道:“這麽豈不是無人知曉內情了?”

景瀾點頭:“宋的事,只知前而不知後,諸多事都是後人猜測,真假難辨。所以一切都要小心,不能大意了。”

兩人交談時為避開眾人耳目,特意跟在隊伍的最後,與隊伍相隔一段距離。從和月邊境入宋國多是山路,晴空之下漫山翠色,時不時有鳥兒驚起,撲向路旁的綠蔭裏。

洛元秋注視著一道白影掠入樹林深處,道:“其實我不明白,使團為什麽一定要把所有國家都拜訪一遍?上回在真國,真國國君不是放任臣子在殿上把使者狠狠奚落了一番嗎?”

“國君派使團拜訪諸國,一是試探,二是探聽國情。”景瀾答道,“畢竟耳聽為虛,總要親眼見過,才能知道是不是真的。何況國與國之間未必一直相安無事,如真國與和月國因土地一事爭執已久,只要和月一日不歸還此地,真國若要動兵,就要顧忌西北一線側翼的安危。這些年因有和月牽制,真國方不敢妄動。長久來看,這對陳國來說是一件好事。和月國君野心不大,不過是想拿回先祖的土地,若有陳國相助,此事自然不難。”

洛元秋隨手折了片寬大的葉子給景瀾遮陽,道:“如果是這樣,那去宋國做什麽,不是國都封了嗎?”

景瀾略一思索,道:“宋雖弱小,但好歹也曾是一方強國,與真、和月、代三國相鄰。雖說這些年裏國土不斷被代國蠶食,至少還能保全自身。看似不起眼,只要運用妥當,既可牽制真國後方,又能時刻掌握代國動向。”

洛元秋道:“聽起來就像下棋。”

“現在天下局勢就是一盤棋,”景瀾說道,“不是你吃了我,就是我吃了你。”

無論是下棋,還是國與國之間的紛爭,洛元秋都興致缺缺。對於這些事,她向來是聽的多想的少,不知為何卻喜歡聽景瀾說,就如同從前一樣,每次景瀾看完一本書,她總會讓她把書上的內容講一遍給自己聽。

到如今她已經徹底忘了書上說了什麽,究其本因,她只是喜歡聽師妹對自己說話而已。

.

三個月之後,使團終於到達宋國境內。

封閉數十年之久的關隘終於向遠道而來的客人們打開了大門,從吊橋進入關隘內時,四周深綠幽暗的藤蘿,高大殘破的古老城墻,以及風中隱隱約約的腥冷氣息,無不讓人生出誤入猛獸之口的錯覺。

宋國國都小的驚人,或許是封閉太久,處處透露著腐朽衰敗之意。據說宋國曾經的國都在宛溪,後為代國所占。與傳聞中不太一樣,使團一到入昭呈,宋國國君便迫不及待召見了他們。

洛元秋站在高處俯瞰這座城池,問:“你怎麽沒跟著一起去?”

景瀾道:“聽說這位宋王陛下久病纏身,精力不濟,一日不可見太多人。”

“風的味道有些奇怪,”洛元秋轉頭看向遠處,若有所思道,“是血嗎?但又不大像。”

兩人說話間,一條黑蛇從她們腳下遊過,洛元秋擡腳讓它過去,那蛇很快鉆進草裏了。

洛元秋覺得有些奇怪,此地靈氣充沛,本應該到處充滿生機,這隨處可見的飛鳥蟲蛇就是最好證明,但不知為何,始終籠罩著一層灰敗的死氣。

難道是有人在這裏下過咒?

她把心中猜想告訴了景瀾,景瀾面朝風來處伸出手,片刻後道:“沒有施咒留下的痕跡。”

洛元秋道:“也不是法術,那會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