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1章 清雞湯的快速做法(第2/4頁)

所以盡管郭興旺不會歪嘴,也不是戰神。

但只要竇藝瓊接納他,他覺得未來的生活還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下午兩點半左右,店裏的顧客明顯少了,後廚的工作也變得清閑起來。

徐拙和郭興旺一人吃了一碗刀削面,歇了會兒之後,便來到角落裏一個無人的灶台前,開始準備做雞豆花這道菜品。

雞豆花是四川廚菜的看家菜,成菜頗有特色,為川中清淡醇厚的代表菜之一。

這道菜講究“吃雞不見雞”、“吃肉不見肉”,將葷料制成素形,即人們所謂的“以葷托素”、“葷菜素吃”。

說白了,雞豆花這道菜,就是把雞肉做成豆花的樣子。

不僅賣相相似,甚至口感也極為跟豆花差不多,唯一的區別就是,這道菜裏會有雞湯那濃郁的鮮香味道。

這點是雞豆花和豆花之前最大的區別。

因為平常吃的豆花,是黃豆磨成豆漿後,經過過濾熬煮用石膏或則鹽鹵點開的,口感比較軟嫩。

各地對於豆花的定義不同,有的地方叫豆腐腦,有的地方叫豆花。

不過嚴格來說,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豆腐腦是豆漿剛剛凝固的產物,隨著時間變長,豆腐腦中的水分會晰出來,變成略微筋道的固體,這個時候就是豆花了。

把豆花從鍋裏撈出來放進模具中,壓上石頭等重物,擠掉裏面多余的水分,這樣做出來就成為豆腐了。

但國內的豆制品眾多,加上有甜鹹之分,所以豆腐腦和豆花的定義各有不同。

而且不少地方的叫法也不一樣。

比如四川地區那種可以用筷子夾著蘸著蘸料吃的豆花,在中原地區其實也有。

不過中原那邊不叫豆花,而是稱之為熱豆腐。

今天要做的雞豆花,雖然從賣相上來說,跟雞豆花很相似,但實際上的做法,卻有著很大的區別。

首先來說就是熬制清雞湯。

這道菜需要用到清雞湯,而且還是清澈見底的那種。

徐拙覺得,川菜師傅之所以能夠做出開水白菜那道菜品,原因可能就是跟他們擅長做雞豆花有關。

雞豆花這道菜對清雞湯的要求很高,能把清雞湯做出來,開水白菜還不是手到擒來嘛。

除了雞湯之外,這道菜還要用到的就是雞胸肉了。

雞胸肉的量要大一點,因為不光做雞豆花要用雞胸肉,同時把雞湯變成清湯,也需要用雞胸肉來過濾和提純。

徐拙得到的B級做法分為簡易版和傳統版。

傳統版的做法很繁瑣,首先是雞胸肉,要剔除表面的筋膜後,放在案板上用菜刀有耐心的刮成肉蓉。

刮好之後,再用刀背細細的砸兩遍,砸過之後再用菜刀剁一遍,讓肉蓉變成細細的肉泥。

這樣做完之後,斜抓著菜刀,把案板上的肉泥攤開,變成薄薄的一層。

攤開之後,再用牙簽細細的把肉泥中那些細碎的筋膜一點點挑揀出來。

這個是非常繁瑣的步驟,非常考驗廚師的耐力。

在過去,這類清湯類的菜品平時是不做的,只有高等級的宴會上才會出現。

所以這類菜品,也被稱為宴會菜。

現在有了絞肉機破壁機等用具,刮肉蓉的步驟簡化了很多,至少不用那麽繁瑣的去砸去剁,去用牙簽一點點挑筋膜了。

只需要把要用的雞胸肉放進破壁機中,加入一些蔥姜水,然後細細研磨成肉泥就行。

非常簡單。

就味道和口感而言,當然是傳統做法做出來的更好一些。

不過現代社會講究的效率,已經沒有那麽多時間去耗費了。

所謂的傳統做法,也就一個非常昂貴的私房菜飯店中,或者拍視頻節目時候才會做。

至於一些高級別的宴會上,比如國宴之類的,全都會用破壁機或者絞肉機來進行,這樣做出來的菜品比較穩定。

不會因為廚師的粗心大意而出現意外情況。

現代的大型宴會,味道口感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賣相好,品質穩才是關鍵。

今天徐拙主要是教郭興旺做,所以他很理所當然的選擇了用破壁機。

一來這種方式比較好學,二來則是不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

雖然郭興旺想給竇藝瓊一個驚喜,竇藝瓊應該也不反對這樣的驚喜。

但讓他倆一整天都在忙活這個,最後做出來的味道和口感還不知道咋樣,那就不是驚喜了,而是驚嚇。

除了教郭興旺這種做法之外,徐拙還教他用雞胸肉快速熬制清雞湯的方式。

這種方式很簡單,但是效果卻很好,徐拙覺得郭興旺既然要給竇藝瓊驚喜,就沒必要從店裏帶雞湯回去了。

不僅難保存,而且誠意也不足。

只有這樣現場制作,才更能打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