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金刀李四海(中)(第5/10頁)

劊子手這差事可不是誰都能幹的,過去來講,說這個人命犯華蓋,十二分命硬,逮誰克誰的主兒才能做這一行,因為可以壓住死於刀下的亡魂,除此之外就只能為僧為道。另外還有一種說法,不能跟劊子手交朋友,關系再近他也成天琢磨你的脖子,幹這個差事的,甭管跟誰在一起,都讓人家走在前頭,倒不是因為客氣,只為找借機會看這位的脖子,琢磨怎麽下刀。當劊子手的習慣在身邊帶一只猴兒,走到哪兒牽到哪兒,沒事就用手撚猴兒的脖子,找準了關節,殺人之時候便於下刀。

前文書說過,龐元慶龐三爺交朋友不分貴賤,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販夫走卒,只要聊得上來,投脾氣對胃口的他都願意交。還不認識李四海的時候,他就打心眼兒裏佩服此人。只因龐元慶知道,仗義從來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雖說李四海是當劊子手的,以砍人腦袋吃飯,出紅差殺人的時候如同兇神惡煞,可他殺人跟別人不一樣,行刑時總有另一名差官相助,這個差官喚作“引刀”。死囚跪在法場之上,十個裏邊得有八九個嚇破了膽。引刀的官差懷抱鬼頭大刀站在近前,這柄鬼頭大刀可不一般,大太陽底下一照,明晃晃奪人的二目,寒氣逼人,其實根本沒開刃,它砍不了人,只是讓死囚誤以為砍他的是這個官差,就一直盯著這把刀。李四海趁機行至背後,反手掄刀、手起刀落,使這位死得出其不意,少受點兒罪。因為他光注意眼前這把刀了,正看得頭暈目眩,後邊真正的劊子手就下刀了,沒等明白過來已然人頭落地,這是李四海的仁義之處。

李四海刀法也甚是了得,砍人的時候講究“斷筋留皮”,一刀下去筋骨皆斷,此乃朝廷的王法,唯獨脖子前邊的這層皮不砍斷了,留個囫圇屍首。咱們說來簡單,這可不是一日之功。劊子手行刑之時手起刀落,若想斷筋留皮,力道火候十分不好掌握。您想想脖子上的皮有多薄?稍微使點兒勁就斷了,非得恰到好處,出刀迅速,收刀也得快,這兩下子絕非一朝一夕可以練成。按說這麽使刀是偷手,死囚家裏人得提前給劊子手好處,李四海卻從來不要,人都死了,不忍再讓他身首異處,足見此人心慈。不過遇上為非作歹、打家劫舍、糟蹋女子的,他可從不手軟,給多少錢也沒用,一刀下去人頭能飛出去老遠,說明此人善惡分明。

龐元慶當初久聞李四海仁義,佩服他的所作所為。按照過去的規矩,劊子手出完紅差回來,路過一街兩巷,大小買賣家都會給一份花紅,大買賣多給,小買賣少給,借劊子手身上的殺氣趨吉避兇。只要李四海路過龐家的綢緞莊,龐元慶總是多給,動不動就是三五十兩銀子。李四海自是心存感激,一來二去兩個人交上朋友了,喝了幾次酒,聊了幾回天兒,越說越投脾氣,大有相見恨晚之意,最後一個頭磕在地上,結為八拜之交。

3

劊子手這份差事,其中的講頭可不少。咱就拿過去在北京城殺人來說,明朝的時候殺在東、剮在西,東四殺人、西四剮人;到清朝挪了地方,出宣武門過虎坊橋到菜市口開刀問斬,殺剮都在這個地方。按禮部定下來的規矩,北京的城門用處不同,好比說這阜成門,門上刻著梅花,因“梅”與“煤”同音,這個門就是運煤用的;西直門門洞子上有水波紋,這個門是走水車的,清朝的皇上不喝京城的水,專門有人每天拉著水車從京西玉泉山往宮裏送水,走的正是這個門;宣武門被稱為“死門”,天字號的死刑犯開刀問斬全打這兒出去,囚車行至門下,犯人在囚車之中擡頭觀看,可以瞧見刻在城門洞子下的三個字“後悔遲”,打這兒出去過虎坊橋,意在將犯人送入虎口,最後到菜市口刑場開刀。刑場東面是鶴年堂藥店,每到殺人的時候,掌櫃的和夥計必定走到門前,手裏拿著鐵算盤來回晃動,驅鬼辟煞。刑場西側立有一塊石碑,上寫四個大字“國泰民安”,以此為鎮物,這是在北京。

天津殺人在哪兒呢?老時年間是出天津城西門,有個地方叫小西關,刑場設在這個地方,皆因此地相距掩骨塔最近,砍了頭無人收斂的屍首,均由擡埋隊送入掩骨塔。天津衛最好的皮匠,常年在小西關一帶做買賣,平時走家串戶縫破鞋。到了出紅差的日子,他們往往多有一份進項。好比說有人犯了死罪將要開刀問斬,本家提前來找皮匠,說好了價錢,等人頭落地之後,皮匠負責收斂屍首,再把人頭和屍首縫在一處,讓死人落個全屍,這一份彩錢比縫一百雙鞋都多。不過膽子小的也幹不了,您想想,腦袋瓜子砍下來,一腔子血有多高噴多高,將掉在地上的人頭撿回來,連血帶肉黏黏糊糊縫到一處,一般人受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