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金刀李四海(中)(第6/10頁)

當時天津城裏的劊子手不下七八位,也有個尊卑高下,頭一把刀便是李四海。這個行當“有師徒、無父子”。其中有兩個原因:一來劊子手常年殺人為生,不好娶媳婦兒,哪家願意把姑娘許給這樣的人?因此大多沒有子嗣,晚年無人贍養罕有善終;二來是這一行殺氣太重,狗見了都躲著走,即便有了家室,也不願再讓後輩兒孫幹殺人的勾當。因此歷來只有師父傳徒弟,下刀的時候講究幹凈利落,一刀斷頭,這也是個手藝。您想想如若這一刀下去,脖子沒砍斷,犯人得成什麽樣?在下邊等著收屍的家裏人還不瘋了?再補一刀那可太丟人了,豈不是讓來看紅差的軍民人等看笑話,以後還幹不幹這一行了?

李四海這口刀上有絕活兒,砍人之前先含一口黃酒噴在刀上,正所謂“黃酒配鋼刀,砍頭如切糕”。大多死囚到得法場之上,已嚇得體似篩糠、屎尿齊流,倆眼就盯著引刀。李四海行至死犯身後,反手握刀,刀隨身轉,快似閃電,沒等死囚明白過來,人頭已然落地。脖子上有筋有骨,輕易砍不斷。別的劊子手都是正手掄刀、腰腿使勁兒,將上半身的重量全壓在刀上,骨斷筋折才砍得掉人頭。李四海反手掄刀,斷筋留皮的本領,天底下再也找不出二一個了,這是他的絕活兒。對梟首示眾的十惡不赦之徒,下刀卻絕不容情,讓他們一個個身首異處,以正國法。李四爺的刀法快,一刀下去人頭落在地上滴溜溜亂滾,腦氣未盡,有的還會張開嘴咬土。據說他曾砍過一個江洋大盜,卻也是個不怕死的豪橫之人,讓李四海給他來個痛快的。李四爺面如冰霜手起刀落,人頭落在地上擰眉瞪眼,口中還喊出了一句“好刀法”,這才氣絕而亡,可見李四海這把刀有多快,在天津衛人稱金刀,刀不是金的,刀法卻值金子。

按照以往的規矩,劊子手在法場上殺人之後不走回頭路,好比說出西門殺的人,回來交差的時候要從其他門進來,一路上不能與人交談,誰喊也不能回頭,徑直走到衙門口朝法堂上一跪,三班六房的衙役們過來,手持毛竹板往劊子手身上拍打幾下,這叫“打煞”,並不是真打,來兩下意思意思就得。打完了以後,當天晚上不能回家,要到城隍廟或土地廟裏過夜,以免將這一身殺氣帶回家去。

您聽別的說書先生說了:“那一日刑部快馬加鞭送來殺人的公函,命劊子手明天午時三刻開刀問斬,劊子手接令把殺人的鋼刀從屋裏請將出來,在當院蘸好了水,磨得利而又利,那真叫刀寬背厚刃兒飛薄,殺人不見血光毫。紫微微、藍窪窪,霞光萬道,瑞彩千條,人見了人怕、鬼見了鬼驚,只等轉過天來砍頭如切瓜!”老道我告訴您各位,凡是這麽說的,都叫胡說八道,從沒有這麽幹的,殺人的鬼頭刀能擱在家裏頭嗎?那還住人不住人?您別說家裏,衙門口都不敢放。北京城的劊子手,刀都是用紅布蒙起來,放在德勝門外的土地廟裏。

回過頭來咱們再說李四海。少時跟師父學殺人,白天砍冬瓜、晚上砍香頭兒,刀法練得出神入化,天生就是吃這碗飯的料,到了二十多歲便可獨當一面,堪稱劊子手這一行裏的翹楚,在天津衛赫赫有名。三十歲頭兒上結識了龐三爺,義結金蘭成為莫逆之交。沒事兒的時候龐元慶也勸他:“幹兄弟你這一行的,提起來令人敬畏,國家的王法縱有千目萬條,到最後用的時候可都落在你這一刀上,正所謂為盜殺人,天理難容;執法殺人,為國盡忠,此乃上九流的差事。不過你總要娶妻生子傳個香火,不如趁早金盆洗手封了刀,到時候哥哥幫你開個買賣,那才是長久之計。”

李四海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也沒想一輩子幹這個行當,不過衙門口如今全指望他這兩下子,換個三腳貓四門鬥的主兒,還真接不住這口刀。他對龐三爺說:“兄長所言極是,可人在公門內,很多事身不由己,等再過三兩年,我一定會向上官請命封刀,奔別的道路尋個未來。”

龐三爺想勸李四海封刀改行,李四海也有這個心思,因為劊子手殺的人多了,說不定會砍什麽人的腦袋。過去的劊子手出一趟紅差,衙門口給二兩銀子的犒勞。二兩銀子真不算少,可也分跟誰比,比起龐三爺還是天差地遠。

龐三爺是做生意的商人大財主,錢有的是,又仗義疏財,到處交朋友,天津城沒一個不說他好的。怎知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有一次他居然得罪了皇親國戚,那還了得,被人胡亂安上了一個罪名,定了一個秋後問斬。親朋好友上下活動,送錢都找不到門路,就是要他死。李四海也到處求爺爺告奶奶,無奈回天乏術,有心無力誰也幫不上這個忙。可嘆龐三爺交朋好友,仗義疏財了一輩子,卻攤上無妄之災,要被綁縛法場,做這刀下之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