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探向暗黑深處(第3/7頁)

“好——這就出發吧。”

為了鼓舞自己,言耶特意揚聲——不過,立足點狀況險惡——所以他的聲量很小。然後,他像蟹一樣以橫行狀態向島的內側邁開了步。

然而,恐怕不曾有過一個前例,能令他像這次一般感謝自己穿著登山鞋。雖說雙手吸盤似的貼在巖石表面上,但支撐身體的卻只有腳下那道狹細的痕。如果鞋底的一部分不好好踩在痕上,就會墜入波濤洶湧的海。

雖然不是旱鴨子,但遊泳也稱不上拿手。而且他最厭憎的,就是讓自己的身體墜人漁夫們都忌憚的盂蘭盆節期間的大海。

(如果那圓溜溜的黑家夥靠近我……)

光是這樣想想,就感到那玩意兒其實已經輕飄飄地浮在背後了,只覺惶恐不安。他情不自禁就要回頭,又慌忙抓緊巖石表面。

“興許不知何時便會腳一滑墜海”這種充滿現實意義的懼怕,與“沒準有不明正身的玩意兒浮在海裏”這種基於想象的畏怯,讓言耶切身體會到了壓倒性的恐怖。

(果然還是太輕率啦。)

後悔的念頭無數次從腦海掠過。掌心在濡濕的巖面上每前移一次,腳在細痕上每邁出一步,都會陷入渴望折回的思緒。然而回過神來卻發現,不知何時自己已深入島的內側,走到了彎曲的岸壁中部。而且左方的視野中,有個洞窟入口處似的小穴,突兀地張著漆黑的口。

“這道痕是指向那穴的路標嗎……”

在島細腰處的橋上,看不到這個位於崖下內凹處的小穴。當然了,在與碼頭相連的石階途中也看不到。也就是說,如果不沿著這道痕邁步,或不乘船進入島東部的凹陷處,誰也不會看到。從穴的大小來考慮,如果只是乘船通過島的東部,多半也很難注意到它的存在吧。

沒多久,抱著“快到了、快到了”的念頭,言耶抵達了小穴附近,感覺已然精疲力竭。沿途而來的那道痕,高度在穴的半腰處,所以需走到其下的巖場,言耶為此付出了最後的辛勞。他好歹在穴前站住了腳。然而由於落腳處極為狹窄,半個身體已經入了穴。

(好了,問題在於這穴是個什麽玩意兒……)

看來只有進去才能明白。

(不是什麽受到特別祭祀的神聖場所吧。)

為謹慎起見,他檢查了洞穴周圍的巖面和內部視線所及的區域。但並沒有發現什麽。既沒有掛注連繩【桂在神殿前表示禁止入內或新年桂在門前取意吉祥的稻萆繩。】也沒有雕刻著鳥的神像。如果有那樣的東西在,要進去畢竟還是會猶豫吧。

(好像不要緊。)

言耶心裏嘀咕著,從懷中取出了無比奇妙的卷軸式布筒,樣子近似工匠的工具袋。就是把錘之類的工具,插進展開的布上所附的袋子裏、收好,再整個兒卷起來收納的那種工具袋。

解開系著的細帶攤開來,裏面一絲不苟地收納著各種工具——從鋼筆形的小手電筒、蠟燭、硫黃、火柴等采光用具,到小刀、銼刀、鉗子以及細麻繩、鋼絲、磁石等細小之物,甚至還有細長的緊急食用巧克力。和他關系親密的編輯們,用“怪奇小說家的偵探七道具”這一多少有點矛盾的名字來稱呼這個布卷。

言耶取出蠟燭和火柴,進入穴中,直到風雨不至的地點,才點起了火。鋼筆形小手電筒比較亮,而且能照到遠處,但在這種大小僅供一個成年人勉強通行的洞穴裏,蠟燭正合適。何況為了調查空氣的氣流和有害程度,他判斷這裏需要自然的火焰。

在搖曳的火苗中浮現的穴,內部著實可怖。周圍全是巖盤,略走幾步,被拂入的海水打濕的巖面也漸漸幹燥起來,但潮濕的感覺並未消失。隨著步伐的前進,背後的潮聲退向遠方,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的腳步激起的回聲,帶著詭異的恐怖感鉆人耳中。

(這穴究竟通往何處……)

即便如此,他仍在向前邁步,這是出於對一切怪異事物所抱有的天生好奇心。好奇心常常差點殺死這位並不是貓的怪奇幻想作家,不過從他本人身上完全看不到吸取教訓的跡象,所以已是病入膏肓了。

但片刻之後,讓如此天性的刀城言耶都感到困惑的狀況,接二連三地出現了。

首先,隧道分成了兩條岔道。左與右,是“Y”形的分岔。兩條路都進去少許,看了看,無法確認有什麽大差異。毫無根據地選擇了右路再次前進,又遭遇了岔道。於是這次決定選左。

因為之後也如此右左右左繼續的話,返程時就可以倒著走出去。

然而,新的隧道才走進幾步,就有一股強烈的惡寒,從向前探出的右腳底直躥到頸部,頓時全身都哆嗦了起來。腳下沒有地面。隧道明明像模像樣地延伸著,但此地往前四尺左右,是一個通向地獄底部似的深洞,開著黑幽幽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