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粉紅色的靈車(第3/4頁)

葛林讀完這封信,真是嚇呆了。怎麽說呢?因為從他出生以來,別說爺爺了,巴利科恩家的親戚他一個也沒見過。是的,葛林的生父史蒂芬確實是巴利科恩家的小兒子。不過,自從年輕時跟父親史邁利大吵一架後,他就離家出走了。

離開巴利科恩家後,史蒂芬加入了海軍,以軍需補給官的身份去了日本。在東京,他與曾經從事口譯工作的女子結婚,生下了葛林。因此,葛林有一半日本人的血統,甚至有個叫“京人”的日本名字。他母親幫他取這個名字,就是要他別忘記自己是在東京出生的。

史蒂芬離家之後,就與巴利科恩家的親人斷了聯絡。小時候,葛林也曾納悶為何父親很少提到自己的兄弟,不過他也沒勇氣間。因為母親說:“總有一天,你父親會主動告訴我們的。”

然而,母親的話終究沒有實現。就在葛林剛滿十三歲的那年冬天,某個寒冷的夜晚,參加完私人派對正準備返家的雙親坐在車上,被無照駕駛、橫行霸道的青少年迎面撞上,兩人立刻成了車下亡魂。

在葛林的記憶裏,當時發生的事就好像一幕電影一樣。因為太過悲傷的緣故,葛林的心早已麻木了。在他的身邊,大人們忙著處理喪葬事宜,但他卻一點真實感都沒有。那就好像一場未經他許可就徑自上演的電影。於是,父母雙亡的記憶也像是電影的停格畫面一樣,在葛林的心中永遠靜止不動了。沒有機會跟當場死亡的雙親作最後的話別。沒有聲音也沒有言語的照片——身穿晚禮服的父親,粗壯的脖子上系著的灰色領結,母親優雅的手臂上戴著的白色長手套,染上鮮紅血跡的這些物品在雪夜裏顯得分外美麗——只有這不合時宜的聯想像是一張照片,一直殘存在他的記憶裏。

在那之後,葛林被外婆領養了,祖孫兩人相依為命過了好些日子。然而,外婆也在葛林高中畢業前病倒,並且沒多久就去世了。那個時候,葛林又覺得自己好像在看一場電影。到醫院時,他被忙著搶救病人的醫生和護士摒除在外,連跟外婆講話的機會都沒有。好不容易外婆看向葛林這邊,勉強張開了嘴,他還來不及湊上去聽,醫生就已經用氧氣罩把她的嘴整個罩住。然後一切就結束了。再一次,葛林沒能從摯愛的親人口中聽到他們的遺言。

從那之後,葛林就變得有點怪怪的。變聲之前,父母雙亡;成年前夕,又失去了唯一的保護者,在孤苦伶仃的少年心中,“死”這個字已經取代親人的愛,成為揮之不去的陰影。

被迫失去親人的葛林不得不去思考“人類為什麽會死亡”這件事。爸媽也好,外婆也罷,對於自己的死,他們一個字也沒提就這樣走了。葛林發瘋似的翻過古今中外的書籍,想要探知死亡的秘密。他想,藉由這種方法,或許可以了解他這不按牌理出牌的人生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結果,他還是什麽都不知道。死亡是老練的惡魔,嘲笑毛頭小子的無知,經常從他的指縫間溜走。

葛林從高中休學,將外婆留下的一點財產變賣了,遠渡重洋到了英國。他的荒唐生活就是從那時開始的。為了揮去面對死亡的不安,他加入了龐克族,和倫敦的不良少年一起玩吉他、朝馬路吐口水、嗑藥吸毒。然而過了一陣子之後,他知道自己依然無法漠視死亡這件事。所謂的龐克族,指的是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內心世界和外面的現實世界產生激烈摩擦,再乘機窺探“死亡”奧秘的一群人。龐克族到頭來也只不過是離死亡只有一步之遙的“活死人”罷了。跟他們在一起,並沒有辦法讓人忘記死亡這件事。葛林的心思從成天只會叫嚷著“沒有未來”的頹廢龐克身上轉移了,他不再逃避,重新思索起死亡的意義,並從書中尋找答案。然而,喜歡讀書的龐克——這個滑稽的存在受到同伴的排擠並敬而遠之是遲早的事。到最後,連最沒用的同夥都嫌棄他,再一次,葛林單獨面對心中的死亡,只剩怪異的龐克裝扮和嗑藥的惡習一直保存下來。

在倫敦廝混的那段日子,葛林突然興起去美國念書的想法。他看中的是被士頓的殯葬管理大學,那裏面有專為將來想要從事殯葬業的人開設的課程。美國的殯葬業擁有其它國家無法比擬的特殊發展歷史,禮儀師的社會地位與醫師一般高,因此類似的大學開了好幾間。葛林打算在那所大學裏研習遺體保存術。所謂的遺體保存術(embalming),指的是屍體的防腐處理及替死人化妝的技術,在美國要拿到這張執照可不簡單。

這算是一種釜底抽薪的方法。為了解開盤跟在心中對死亡的疑惑,葛林拋開書本,決心直接面對真正的死亡。就在微弱的太陽沉落在泰晤士河對岸的某個夏日傍晚,葛林從倫敦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