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兩條河川和一座山丘

1

好久沒有來這條河邊散步了吧。

這裏的濕氣果然還是很重。

今天真的也很悶熱呢,讓人真實地回想起那種洗三溫暖時的肌膚觸感。

看著城鎮的街景,感覺跟當時完全沒有兩樣,另一方面卻又改變了許多。說實在的,我根本也不太記得了。當時的我只是個腦筋一片空白、生活單純的學生嘛。

是從幾歲開始的?旅行這種東西的目的開始有了轉變。

年輕的時候,旅行的目的不都是為了看沒有看過的東西嗎?不是有句話說:“只要是新的、厲害的、珍奇的,什麽東西都想見識一番。”

可是步入社會後,整天被工作追著跑,就不想再看什麽東西了。出門旅行的目的反而成了不想多看什麽,成為一種對日常生活的逃避。

然後再經過一段時日,旅行又變成了看自己想看的東西。自己想看的東西,可不是只局限於在真實世界中存在的東西喔。而是會想要把自己記憶之中的東西、過去曾經見過的東西重新找出來。例如:童年時候的景象、懷念的事物等等。

這一次也許就是如此。明明不是為了工作,我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回到這個城鎮——只為了探訪記憶中懷念的東西。

天空好低呀。這是否就是所謂“泫然欲泣的天空”呢?

又要下雨了。

2

雜賀滿喜子嗎?好懷念的名字呀。

她是高我一屆的大學學姐。我們是同一個社團的。沒有啦,也不是什麽很大的社團,是一個叫做旅行俱樂部的社團。可和網球社或滑雪社一起到各地旅行,一種很常見的泡妞社團。只不過僅有十幾名的團員之中,還分有全體旅行和團體旅行。有五、六名團員會經常參加具有某種特定目的的小旅行。比方說走訪古跡啦,或是欣賞昭和時代的建築等等。我喜歡這種隨意漫步的旅行方式,所以才會加入這個小團體。雜賀學姐也是其中的一人。

對她的印象嗎?感覺很成熟吧。還是應該說很文靜呢?不過倒也不是乖乖牌的那種。印象中,她總是坐在一邊靜靜地看著大家。由於她不是那種喜歡主動說話和控制場面的人,一開始我以為她很不好親近。可是一旦說起話來,她卻意外地毫不矯情,幹脆直爽,有時興奮起來就會一反常態,說話跟機關槍一樣快,平常安靜的態度就像假的一樣。我常常被她這種極端的差異而嚇到。

她人在東京嗎?什麽?生了一個女孩呀?原來如此。她先生是哪裏人呢?噢,那不就她學生時代交往的男朋友嗎?

她學生時代交往的男朋友嗎?

我是沒有看過對方啦,不過當時的她應該有個同校的男朋友才對。他們好像也是同一個讀書會吧。嗯,大概是從大二時開始交往,聽說一畢業兩人就訂婚了,但可能也只是個謠傳吧。這種事常常只是口耳相傳的謠言滿天飛而已。

為什麽當時我會被她選為助手嗎?

這個嘛,到現在我也不是很清楚耶。

因為我也沒有幫上什麽忙啊。我不認為這項工作非我不可。或許是因為我看起來很閑吧。也可能是因為我來自新瀉,她覺得很近的關系吧。實際上在那之前,我根本就沒去過K市。

主要的工作就是幫忙搬運器材——所謂的器材,不過只是拿著錄音機和資料跟著走喔。當時已經有可錄音的隨身聽了,所以並不辛苦——還有幫忙聽錄音帶吧。

那才是真的很累人的工作。總之,她說要一字一句都照著聽寫出來,可是那些錄音帶不是很容易聽清楚。尤其是年長人士的談話,在聽習慣之前,根本就不知道裏面在說什麽,辛苦極了。雖說同樣都是北陸,但是地方稍有不同,口音和用詞就天差地別。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這種情形更加明顯。

辛苦是辛苦,但工作本身卻是饒富趣味。

說是當時,其實已經是十年前發生的事件了。經過那麽長的一段時間,該怎麽說呢——都已經變得有點像是鄉野傳奇了。

對不起,當然那是個很悲慘的事件,我這麽說也許很不適當。而且生還者和附近居民們也都受到了很大的沖擊。

然而經過那麽長的時間,接受訪談的人也能和事件保持距離重新審視。大概也說過許多次了,事件在他們心中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消化。那恐怕是一點一滴在自己的記憶中轉化而成的吧。換句話說,他們將事件轉化成了故事,所以聽的人會覺得很有意思。

同一個事件經由許多人的口中說出,其實是很有趣的。

我反而常常會思索:到底什麽才是真相?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說的就是事實,可是真的要如實報導眼見的情況,卻不是那麽容易的——甚至應該說是不可能的吧。因為說者先入為主的想法、看錯、記錯等因素,因此在聽了許多人對同一事件的描述後,結果多少會產生一些出入。有時也可能因為口述者的知識、教育程度和性格等,使得看法也南轅北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