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第2/46頁)

小屋裏面放著竹籠、繩子,以及用途不明的鉤子和棒子,看樣子,這大概是間采海草時使用的臨時小屋吧!角落裏放了幾張席子,賢一郎把它攤開在地上後,便倒頭躺了上去。

實在耐不住寒冷,又一次醒了過來。他從屋子裏面往外偷偷一看,早晨青白色的晨光中,片片細雪正翩翩飛舞著。風把地表附近的雪吹得四散零落,然後又再一次地將它們卷上天空。天似乎還沒有完全亮。賢一郎打開背包,將裏面的衣服全部倒出來。替換的內衣褲只剩下一套了。賢一郎將油紙貼在腰和背上,然後開始在外面套上衣物,在海邊換衣,真的是會讓人凍僵的。

賢一郎套上剩下的一雙襪子,再將木棉制的毛巾小心翼翼地包裹在襪子外面。他心想這樣的話,多少能耐得住一點寒氣吧!接著,他將雙腳放進已經凍透的靴子裏,然後試著在地板上踏步看看。雖然可能馬上會再擠出冰冷的水來,但這也沒有辦法,畢竟他已經沒有可以替換的鞋子了。

穿上長度有點短的外套,再戴上在八代丸上發現的毛線帽,最後套上木棉制的作業用手套。盡可能小心謹慎地穿著妥當,等一下離開海岸之後,才會有鬥志繼續往前走。這樣看起來,中午之前應該可以抵達單冠灣深處吧!

賢一郎將皮箱系上繩子,讓它可以背在背上,至於帆布背包,則只要斜背在肩頭就可以了。就這樣,賢一郎背起了皮箱,手提著背包離開了小屋。一打開門,凜冽的強風立刻迎面撲來,賢一郎的帽子被吹飛了出去,他拾起帽子,重新將帽子拉到眼睛的高度,然後邁開腳步,繼續往被薄雪覆蓋的道路前進。細雪飄落的密度,似乎漸漸變得稀薄了起來,或許只是自己的身體沒有感覺到,但氣溫實際上有可能已經開始回暖了。

沿著海岸道路走了大約兩小時後,原本緊貼著道路左手邊的丘陵漸漸被拋在身後,映入眼簾的是開闊原野的一隅。前方的海岸線大弧度地向左彎曲,呈現出一片廣闊的海灣。那就是單冠灣。而在正前方,在海灣的另一端,似乎有一座很高的山,半山腰以上,全都被繚繞的雲霧所包圍著。

賢一郎趴在枯黃的野草上,取出望遠鏡觀察灣內的情況。

單冠灣內似乎不像是有艦隊集結的樣子,就連一艘軍艦或民用船只的影子都沒有,放眼望去,在眼前展開的,就只有宛若銀盤一般泛著光澤、清澈無比的暗灰色海面而已。自己是不是來遲了?賢一郎移動望遠鏡,在原野前方的海岸處,似乎有個小村子。那應該就是叫做天寧的漁村吧!至於燈舞、年萌這兩個村子,則因為距離太遠而無法辨識,或許等天再亮點之後,就能夠稍微看清楚一點也說不定。在原野的左邊,也就是天寧村的正後方,可以清楚地看見幾棟像是兵營的建築物。仔細看的話,似乎還可以看見掛在旗杆頂端的風向旗。那一定是日本海軍的天寧機場。由於看不見任何像機庫一樣的東西,因此這邊應該沒有常駐的航空部隊才對。

賢一郎又調整望遠鏡,往海灣的外側望去。那裏停泊著一艘船。看形狀不是漁船或貨艇,應該是小型的軍艦,像是炮艦或是驅逐艦之類的吧。賢一郎調整望遠鏡的焦點,再次仔細觀察。果然是軍艦。它停泊的位置,正好是外海和海灣的出入口處,此刻正用很慢的速度在航行。看樣子,它似乎是在這個位置上進行巡邏。

賢一郎站了起來。只有一艘軍艦在巡邏,那就表示艦隊尚未集結。不過,距離集結的時間應當不遠了。得動身了,要找到能夠監視全港灣的場所才行。可以的話,最好是能夠取暖,又可以找得到食物的地方。如果還有電的話,那就更完美了。

賢一郎決定繞過天寧村子的北後,往海灣深處挺進。

賢一郎離開了道路,走人原野之中。這裏似乎是一個植被貧瘠的小島,整片大地上,到處都只有一些低矮的地衣類植物,另外就是一些小型的竹子。因此,即使沒有道路,在行走的時候也並不怎麽困難。

雖然山麓已經完全被白雪覆蓋了,不過地面上還沒有積起不融化的凍雪。四處散見的積雪,已經把眼前廣大的荒野染上了片片白色,不過那應該是好幾天前降下的雪,因為有沒完全融化而殘留下來的痕跡。所以,若要在這裏使用滑雪板或是雪橇行動,以現在的積雪程度仍嫌不夠。對腳力強健的賢一郎來說,在這片原野上,一小時大概能夠前進六到七公裏。

磯田茂平中士在十一月十八日的早上七點,搭乘北海道廳的調查船“羅臼丸”從根室出港。

直到這天早上為止,仍沒有接獲任何有關八代丸後續情況的消息,既沒有人通知說它駛進了某個港口,也沒有人表示曾經目擊到這艘船。連那名叫齋藤的男子,就這樣乘坐著八代丸,在北太平洋上失去了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