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7頁)

“他們的手法很巧妙。”宮村說

講習從入門開始,分為中級、高級等階段,中級以上,更細分為好幾種課程。一開始有一個名為“開誠公布”的聚會。會員參加聚會,將彼此目前內心的不滿及牢騷全部傾吐出來。

“在這個階段,有點像是彼此發牢騷。什麽不景氣啊、沒錢啊、交不到女朋友啊、和老婆婆處不好等等,這還算是好的,其他像是什麽體毛太多啊、個子太矮啊、昨天被人踩到啊。好像什麽都可以說……”

“可是宮村先生,那些聚會不是要收錢嗎?在這麽不景氣的時代,有人願意付錢去發牢騷嗎?”

“有哇。”宮村睜大眼睛。“牢騷這種事,是很難對人說的。礙於立場上不能說、好面子沒膽子不敢說,裏有很多。世上也有許多人,既沒有朋友,也沒有家人,連可以傾訴、發牢騷的對象都沒有。指引康莊大道修身會就是為這樣的人提供能夠傾吐這些不滿的場所。在這個階段,收費也很便宜,拿來解悶消愁正好。”

或許吧。“可是總覺得很消極。”我插了一句一點都不像我會說的積極感想,於是年齡不詳的舊書商應道:“這只是個入口呀。”

會員因為可以暫時解除眼前的煩擾,大概都會來個幾次。但是參加過幾次後,就無法滿足於這麽溫和的聚會了。因為無法獲得徹底的解決,這也是當然的吧。

不過接下來,修身會為這類會員準備了“探索自我”這樣的聚會。第二階段的聚會,由會員們徹底探討牢騷——不平不滿、懊惱不幸的原因,然後大家一起思考解決之道,並加以實踐。

——好討厭。

像我這種人,在這個階段肯定就無法忍受了。

我這麽說,宮村便答道:“每個人都這麽認為。再怎麽說,讓別人來探究自己不滿的原因,感覺不知是好是壞。不滿這種情緒,原因不一定是外在的。彼此探究原因的話,弄得不好,可能會讓自己不可告人的可恥之處暴露出來。”

他說的沒錯。不滿這種東西,原因大多在自己的心中。一旦覺得不願意,無論身處任何環境,都會變得不幸;若是覺得還過得去,大部分的狀況都能感到幸福。這普遍是相對的,做出決定的是個人。改善、出去外在因素,而能夠減輕或解除的不幸意外地少,那種情況,也只是將自己內在的原因假托與外在因素,有了一種獲得解決的錯覺罷了。

我這麽一說,宮村便符和:“您說的沒錯。”

然後他接著說:“……所以說——不,正因為如此,大部分的煩惱,只要靠著這種稍微深入的談話就能夠解決了……”

換句話說,似乎就是這麽回事:

人類十分自私,唯獨自己的事看不清,不會認為不幸是自己造成的,大部分都會歸咎於外在因素。但是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別人身上,馬上就能夠識破那種自我欺騙。所以會員會彼此指出:“雖然你擺出一副不幸、倒楣的淒慘模樣,但是追根究底,原因不就出在你身上嗎?”藉由彼此指摘,讓彼此察覺。就這樣,能夠摘除掉某種程度的不幸秧苗……

“本來就沒有會員背負著太嚴重的不幸吧。原本就是些發發牢騷就能夠排除的問題,所以只要轉換心情,就會感覺解決了。對於不景氣、沒錢這類煩惱,換個經營方針、認真工作這點程度的建議也是有用的吧。”

“說的也是……可是有些事情……就算被指出來了也沒用吧?”

“像是體毛很多、個子太矮這類煩惱,原因本來就不是外在的,只要心態改變,什麽都能解決吧。像是矮個子比較靈敏、體毛多冬天比較好過等等,這種無聊的安慰也能夠變成鼓勵。”

“可是那樣的話,不必參加那種聚會,也……”

“是啊,一般人會這麽想。這和父母斥責小孩、啰嗦的大嬸叨念、好管閑事的朋友多余的忠告沒什麽兩樣。可是,關口先生,就像剛才的牢騷一樣,假如您身邊完全沒有人會對您說這些話呢?”

“哦,牢騷之後是訓誡呀……”

“……要收費的。”麻美子低聲補充。

“就是啊,這是花錢請別人罵自己吧?這真的有用嗎?這或許的確是心態問題,不過這種事大部分潛意識裏都有自覺了,就算聽別人說你這是心態問題,也沒辦法坦然接受吧?就因為是心態問題,才沒辦法那麽輕易解決不是嗎?而且例如公司連續倒閉、遭遇意外事故等等,那類不幸——真的是外來的不幸,也無從回避吧?如果說這也是心態問題,換成是我,一定會回嘴說:因為不關己事,你才說得出這種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