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徘徊(第3/22頁)

這時候日軍高級指揮機構內部,也發生了激烈的爭論。海軍一派堅決主張攻占澳大利亞;陸軍認為占領比日本本土大二十倍的地方,根本抽不出兵力來,實屬夢幻般的戰略,堅決反對。作為兩軍的妥協,定下了攻占斐濟、薩摩亞、新喀裏多尼亞三群島的F.S.戰略方案,準備從海上包圍澳洲,切斷它的海運線。這一任務交給了百武晴吉中將的第十七軍。

澳洲被占領的威脅還未解除,麥克阿瑟又開始鼓吹“新幾內亞防衛論”。他對新聞記者發表談話:“保衛澳大利亞的戰場就是新幾內亞。”

日軍統帥部恰恰也打算征服新幾內亞。

兩架高速飛馳的戰車,在一個高山聳入雲端、密林深不透風的世界第二大島上狠狠相撞了。

澳洲從廣義上說是一個超級海島,形狀象一只睡臥的雙峰駱駝,頭朝西,尾向東。達爾文港在它西邊的駝峰尖上,東邊的駝峰尖叫約克角。布裏斯班的位置在它的屁股上,墨爾本在它的尾巴根兒上。從墨爾本往東直線距離一千四百海裏就是新西蘭。從約克角向北,渡過寬一百海裏的托雷斯海峽,就到了伊裏安島。

伊裏安島僅小於格陵蘭島,是世界第二大島。伊裏安象一只俯在地面的大袋鼠,又象一只匍匐前行的雌孔雀,也是頭向西尾朝東。鼠尾部分叫巴布亞半島,米倫灣在巴布亞的尾巴尖兒上,莫爾茲比港在尾巴根兒下邊。整條尾巴上都橫列著比中國秦嶺更高更險的歐文斯坦利山脈。萊城和沙拉毛阿鎮在後腰和尾巴的連接處。把萊城和米倫灣連成一條直線,它的中點是布納和伍納兩個小漁村。把伍納和莫爾茲比連起來,中點就是科科達土著部落村。從萊城渡過海峽,就登上了新不列顛島。大名鼎鼎的拉包爾在它的東端。維蒂亞茲海峽東端有一個小島,小島和新不列顛島之間的小海峽叫坦普爾海峽。順著東經141度線把伊裏安一劃為二,東部叫新幾內亞,歸澳洲政府管理;西部當時同整個印度尼西亞一起算是荷蘭的殖民地。在141度經線同伊裏安島北岸相交的地方,有一座美麗的港口城鎮——荷蘭地亞(戰後印尼獨立改名為查亞普拉)。伊裏安袋鼠脖子北邊不遠有一個小島比阿克。袋鼠的頭盯著一組群島,它就是歐洲人幾個世紀中夢昧以求、麥哲倫為之進行環球航海的香料群島——馬魯古群島。馬魯古群島最北面的一個島是摩羅泰,它距伊裏安西部的鳥頭半島僅二百二十海裏。從摩羅泰島往西北航行,穿過馬魯古海峽和蘇拉威西海,只有二百四十海裏的航程就到達了棉蘭老島。

棉蘭老就是菲律賓。當年麥克阿瑟從那裏乘B-17轟炸機逃往澳洲。他想從澳洲重返菲律賓,就必須用火與劍走完這段兩千英裏的征程。

新幾內亞的重心是莫爾茲比港。日軍統帥部把它定作南下戰略進攻的終點站。控制了它,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利用轟炸機轟炸方圓兩千公裏內的任何澳洲城市和海島,直到布裏斯班。

一九四二年五月八日爆發了珊瑚海海戰,美國海軍少將弗蘭克·弗萊徹打碎了日軍從海上登陸莫爾茲比港的企圖。百武晴吉中將決定改由陸路進攻,越過歐文斯坦利山,襲占莫爾茲比港。

早在二月裏,相當一個旅的日軍堀井支隊渡海攻占了新幾內亞北岸的重鎮萊城和薩拉莫亞;七月,橫山與助大佐的日本陸軍獨立工兵第十五聯隊,利用暗夜從拉包爾渡過坦普爾海峽。在萊城東南的布納、哥達和沙拉南達登陸。日本海軍也不甘心咽下珊瑚海之戰的苦酒,準備悍然入侵新幾內亞最東端的米倫灣。

米倫灣是南太平洋最優良的港口之一,港闊水深,群山環抱。與它相比,特魯克和拉包爾相形見絀。麥克阿瑟的直覺沒有欺騙他。他下令巴斯上校把美軍的工兵和澳大利亞步兵派駐米倫灣的拉米鎮。巴斯的部隊修了一座戰鬥機機場和一座轟炸機機場。八月二十二日,克羅少將指揮澳軍第十八步兵旅進駐拉米。三天後,日本海軍特種登陸部隊(即日本的海軍陸戰隊),乘“新幾內亞丸”和“南海丸”運兵船。由“天龍”、“龍田”等七艦護航,連夜闖入米倫灣。職業軍人的預見有時準確得難以思議。他們預言一次戰役就像天文學家預言一顆慧星的周期一樣充滿睿智。

美澳聯軍有一萬余名,矢野大佐的海軍陸戰隊不足二千。後來,安田義達大佐又率領一千援兵趕赴米倫灣戰場,終究寡不敵眾,被克羅將軍的澳大利亞部隊碾成齏粉。這是日本陸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頭一次失敗。

堀井富太郎的南海支隊共有一萬精兵,曾經一舉攻占過新不列顛島的拉包爾。他們決心不惜犧牲,執行大本營的“生號研究作戰”計劃,翻越聳入雲霄的歐文斯坦利大山脈,從北到南橫穿新幾內亞,進攻莫爾茲比港。歐文斯坦利山脈高達三千五百米,最低的山埡口也有二千五百米。山上密覆著最厚的熱帶雨林,終年雲霧繚繞,臭氣沖天,毒煙彌漫,溝谷縱橫。不要說人,連野獸也望而生畏。山中沒有道路,沒有糧食,所有的武器輜重,全靠人擔肩扛。堀井少將就這樣踏入了險山和密林,為了奪取莫爾茲比港。戰前從來沒有一個日本人到過那裏,也沒有留下只言片語的記載。有一個日本中尉從澳洲回國路過那裏,連岸都沒上,只掃了一眼如林的帆檣,說:“真象是海外仙山哪”。堀井的目標就是這個“海外仙山”。而麥克阿瑟的全部努力,就是保衛住莫爾茲比這個桉樹蔥蘢、海水碧澄的港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