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戰爭的第七年和第八年。科基拉革命的終結。革拉和約。攻克尼塞亞。(第3/8頁)

54 這樣,雅典軍隊攻入基塞拉。這些軍隊包括10艘艦船、2000名米利都重裝步兵[23],他們從海上攻占了被稱為斯坎代亞的城鎮[24];其余的軍隊在面向馬利亞一方的海岸上登陸,進攻基塞拉的下城[25],他們在那裏發現所有的居民都在那裏安營紮寨。[2]雙方接戰,基塞拉人在陣地上堅守了一陣兒,就潰敗了。他們轉身逃往上城。後來,他們與尼基阿斯及其同僚們談好條件,同意在保證他們生命安全的條件下,接受雅典人的裁決。[3]尼基阿斯和基塞拉部分居民之間的商談早就開始了,這使得基塞拉人以更快的速度投降,而投降的條件對於基塞拉人而言,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是更為有利的。不然的話,雅典人考慮到他們是拉棲代夢人,而這個島和拉哥尼亞又是這麽接近,就會把他們驅逐出島的。[4]基塞拉人投降以後,雅典人占領了港口附近的斯坎代亞城鎮,指派了駐防軍留守基塞拉,然後就起航到阿辛、希洛斯[26]和海岸上大多數地方,在方便的地方登陸並且停泊過夜。他們大約花了7天的時間,連續不斷地破壞這些地方。

55 拉棲代夢人看到雅典人征服了基塞拉,料想他們也會在自己的海岸登陸的。但是他們沒有大規模地集結軍隊以抗擊雅典人,而只是將防守的重裝步兵布置在國內各地,其數量依照各地的實際需要而定,他們一般都是采取守勢的。在斯法克特裏亞島的嚴重的意外災難降臨到他們身上之後,派羅斯和基塞拉相繼落入雅典人手中;他們在各方面都處於戰爭陰影的籠罩之下,敵人行動迅速,防不勝防,而他們一直都害怕國內發生革命。[2]於是,他們采取非常措施,召集400名騎兵和一隊弓箭手。但他們在軍事行動中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縮手縮腳,因為他們所面臨的局勢超出了他們現有的軍事組織系統,他們是在海上作戰,對手是雅典人。雅典人覺得,他們一刻不進攻別人,就會犧牲那一刻建功立業的機遇。[27][3]同時,近期命運多變,多災多難,而且都出乎他們的意外,這使拉棲代夢人膽戰心驚。他們總怕還有別的災難會同斯法克特裏亞的災難一樣,降臨到他們身上。[4]因此,他們在兩軍陣前,精神不振,他們以前沒有遭受過磨難,因而完全喪失了自信,認為只要一有軍事行動,就又要遭到失敗。

56 因此,拉棲代夢人坐視雅典人在他們的沿海地區進行破壞,未采取任何抵抗行動。無論在哪一支防軍守禦的地區發生登陸事件,防軍的態度都一樣,以為自己兵力不夠,不能出來迎戰。只有一支防軍在科提爾塔和阿芙洛狄西亞附近進行了抵抗,他們的沖鋒使敵軍一群分散的輕裝步兵感到驚恐。但是在和敵軍的重裝步兵交鋒時,他們又被打敗了,損失了少數士兵,遺棄了一些武器。雅典人在那裏豎立了一塊勝利紀念碑,然後離開那裏,駛往基塞拉。[2]又從基塞拉起航,環繞愛皮道魯斯·利米拉的海岸航行,破壞了該地區的部分地方以後,來到泰裏亞,它屬於基努裏亞地區,地處阿爾哥斯和拉哥尼亞的邊界上。這本是拉棲代夢人的領土,但他們把它讓與被驅逐的埃吉那人居住。因為埃吉那人在地震和黑勞士暴動時,曾經幫助過他們;還因為他們雖然是雅典的臣民,但總是站在拉棲代夢一邊的。

57 當雅典人還在海上航行的時候,埃吉那人放棄了正在海岸邊建築的要塞,退至他們所居住的上城,上城距海邊大約10斯塔狄亞[28]。[2]這裏原來有一支拉棲代夢人的駐軍,協助他們建築要塞。現在他們請求駐軍和他們一起進入上城,但駐軍以固守城垣處境危險為由,拒絕了他們的請求。這支駐軍退到一塊高地上,覺得他們的力量難以禦敵,就據守在那裏,按兵不動。[3]這時,雅典人登陸了,他們全軍向泰裏亞城進發,占領了泰裏亞。他們把城內的財物洗劫一空,然後把城市付之一炬。在交鋒中未被殺死的埃吉那人,以及在交戰中負傷被俘的他們的拉棲代夢的指揮官,帕特羅克利斯之子坦塔魯斯,都被雅典人帶回雅典。[4]他們也把少數基塞拉人帶回雅典,認為把這些人移走是最安全的。雅典人決定把他們安置在諸島嶼上,其余的基塞拉人可以繼續居住在自己的土地上,但是要繳納4塔連特[29]的貢金;被俘獲的埃吉那人都被殺死了,因為雅典人和他們有深仇大恨;坦塔魯斯則和從斯法克特裏亞俘虜回來的拉棲代夢人關押在一起。

58 在同一個夏季裏,在西西裏,卡馬林那人和革拉人首先締結了一個休戰和約。之後,西西裏其他各邦的代表到革拉集會,討論是不是可以達成和解的問題。代表們各抒己見,有的支持,有的反對;他們對於他們認為沒有得到公平處理的各種問題,都提出了他們的控訴和要求。他們當中最有影響的人物,敘拉古人赫爾蒙之子赫摩克拉特斯在會議上發表了演說。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