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羅斯袋形陣地(第6/8頁)

4

到3月31日中午,莫德爾從魯爾地區發動的拼死進攻,已在美軍第三裝甲師的戰線上打開了八英裏長的缺口——切斷了理查遜和霍根特遣部隊。第三裝甲師所屬軍的指揮官“閃電喬”·柯林斯對此一無所知。但是,他剛剛從俘虜的口中獲悉,德國人將對他的左翼發起反攻。他立即給老朋友辛普森將軍打了一個電話。柯林斯迫切需要支援——即使不得不從屬於另一個集團軍群的集團軍那裏得到。

蒙哥馬利的第二十一集團軍群原計劃在幾天後去同布雷德利的第十二集團軍群會師——而這將縫合魯爾袋形陣地(10)。但是,柯林斯告訴辛普森,蒙哥馬利前進得太慢,必須盡快會師,否則德國人就會“向帕德博恩方向突圍”。

“比爾,我很擔心,”柯林斯說,“我的戰線太長,兵力卻又太少。”他要求辛普森從第二裝甲師抽調一支戰鬥部隊,並立即派其向帕德博恩前進,“我也會派一支戰鬥部隊去跟他們會合。”

辛普森沒跟蒙哥馬利商量就答應了柯林斯的要求。傍晚時分,他的第二裝甲師開始向南急馳而去。隊伍的排頭附近,是第六十七裝甲團E連的指揮官威廉·杜利中尉。他不知道自己正在執行一個重要任務,甚至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要趕向哪裏。上司只簡單地命令他朝利普施塔特迅速推進,那是位於帕德博恩以東二十二英裏處的一座城鎮。夜色濃重,盡管不時可以聽見遠處傳來手提沖鋒槍的射擊聲,但他卻什麽也看不到。實在太緊張了。南邊持續不斷地傳來猛烈的炮聲,以致坦克都因震動而晃了起來。那是魯爾城內戰鬥的炮火。

但是,杜利的連隊只遇到了手提沖鋒槍和輕武器的零散抵抗。到復活節早上六點,他們已行軍五十英裏,抵達了利普施塔特。步兵踉踉蹌蹌地走下半履帶式裝甲車,清空了遇到的第一排房子,然後便沖進了城裏。這時,一輛德國坦克出現了,向第一輛美國坦克開了火。幸運的是,炮彈從炮塔右邊擦了過去。隨即,德國坦克便逃走了。又往前走了一段,美國部隊的坦克撞上了堆在路上的一些水泥塊,但是突然跑出來一些百姓,把水泥塊挪走了。

一排排長唐納德·E.雅各布森少尉奉命進城:有一個步兵班被困在了一座醫院裏,需要援助。雅各布森命令部下登上坦克,向城裏出發。他們剛剛靠近醫院,就有三十幾個德國人舉著手從裏面走了出來。雅各布森叫他們也上了坦克,然後繼續開向城裏,一心想打一仗。到了利普施塔特的另一頭時,他看見幾輛坦克正從東面開來,剛要開火,卻認出這是第三裝甲師的M5型坦克。

這時是下午一點,整個莫德爾的集團軍群,總共約三十萬人,都被包圍在了德國的最後一個工業區內。然而,對於完成這一史詩般會師的美國人來說,這只是普普通通的又一天。他們彼此開著下流的玩笑,為不必在這裏打仗而松了一口氣。

直到聚集在一座教堂附近的攝影師和通訊記者擁上來采訪他時,雅各布森才意識到了剛剛所發生的一切的重要意義。然後,他想到:這些真正浴血奮戰的人竟是如此茫然無知,實在是太讓人吃驚了!

這一天,艾森豪威爾把柏林留給俄國人的決定仍是令丘吉爾最為不安的事。但是,首相擔心的是,除非就此打住,否則,關於這個問題的爭論必然導致不快的結果。不過,他還不想結束討論這一問題。

他折中地給艾森豪威爾發了一封通情達理的友善的電報:

再次感謝您如此善意的電報……然而,現在我更加重視攻占柏林的問題,這座城市現在可以手到擒來。莫斯科給您的回電在第三段說道:“柏林已失去了昔日的戰略重要性。”這應從我所說的政治方面來理解。我認為,在盡可能靠東的地方同俄國人會師非常重要……

然而,和前幾封電報一樣,這封電報並沒有對艾森豪威爾起到什麽作用。他是那麽堅持自己的計劃,那麽真誠地相信自己計劃的軍事正確性,以至於甚至“準備將其出版”。

當凱塞林回到他設在圖林根森林中的戰鬥指揮部時,他的參謀長維斯特法爾報告說,元首總部剛剛來了新的命令,要求莫德爾把魯爾作為一個要塞來守衛——不得試圖撤離。

凱塞林簡直難以相信。最高統帥部難道不知道嗎?陷入重圍的魯爾食物匱乏,僅夠全體軍民吃兩三個星期。此外,艾森豪威爾不會對魯爾有任何戰略興趣:他的目標在東邊更遠的地方。

西線已不再是一條戰線。北面的布拉斯科維茨已被粉碎;南面的豪賽爾同樣也已被摧毀,他的余部分散在各處,混亂不堪;中部的莫德爾命運已經注定。凱塞林的整條戰線已經人間蒸發了。從現在起,只能采取牽制性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