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O—5”

1

希特勒在東南部的最後一搏失敗了;本寄希望於深入敵人腹地繼而殲滅托爾布欣的塞普·迪特裏希的攻勢,由於策劃不周,以致以絕望開始——以潰不成軍告終。

黨衛軍中校弗裏茨·哈根的戰鬥群從另外一支部隊搞來了一些汽油,然後深入了匈牙利中部的沼澤地帶。但是,四天後,在走了四十五英裏之後,打頭的坦克排氣管掉了。這時距多瑙河還有二十英裏。當哈根把他的位置報告給上級後,上級只問他,他究竟為什麽孤軍深入那麽遠,並命令他立即撤退。“你難道不知道俄國人正在向維也納發起進攻嗎?”

哈根心煩意亂。如果他知道在迪特裏希發動進攻的同時,托爾布欣也展開了更強大的攻勢的話,他會更加心煩。當然,在這樣強大的攻勢面前,迪特裏希的第六裝甲集團軍幾乎全軍覆沒,企圖拼死阻止托爾布欣向維也納推進的殘部也大敗而逃。

哈根帶著余下的二十五輛坦克一直退到了一個橫跨在布達佩斯—維也納高速公路上的位置。托爾布欣的先頭部隊不顧後果,放肆地追了上來。結果,兵力遠不如其的德國“美洲豹”坦克擊毀了一百二十五輛巨大的“斯大林”式坦克。

在向西北方向的維也納敗退的同時,迪特裏希被迫遠離了自己右翼的赫爾曼·巴爾克將軍的第六集團軍。於是,4月1日,托爾布欣向這個日益增寬的缺口投入了一支強大的裝甲力量。

現在,巴爾克的側翼完全暴露在敵人的槍口之下。他挖苦地對南方集團軍群的司令韋勒將軍說道:“迪特裏希的阿道夫·希特勒精銳師都不能守住它的陣地,你還指望我們做什麽呢?”

關於這次談話的報告惹惱了希特勒,他說:“如果我自己的精銳師不能守住他們的陣地,他們就不配佩戴我個人的徽章!”他命令凱特爾給迪特裏希發了一封電報:

元首認為你部沒有如形勢所要求的那樣進行戰鬥,命令黨衛軍的幾個師,即阿道夫·希特勒師、帝國師、骷髏師、霍亨斯陶芬師立即摘下臂章。

一則逸事迅速傳開。據說迪特裏希看了電報之後,立即召集各師指揮官,把電報向桌子上一扔,大聲說道:“這就是對你們五年來的汗馬功勞的獎賞!”然後,他給希特勒拍了一封電報,說他寧可自殺也不願執行這項命令,並把他所有的勛章都扔進了尿壺。這個故事和實際情況出入不大——但卻具有不同的性質。迪特裏希並沒有生希特勒的氣。他確信希特勒這樣做是由於收到了誤報,所以他僅僅是沒有理會這一命令。很少有其他的指揮官敢這麽做。

然而,希特勒這封電報的內容卻逐級傳了下去。當哈根知道以後,他無法像迪特裏希那樣理性地去解釋其內容。元首是他的偶像,他永遠不會忘記他和另外二十人在帝國總理府裏排著隊第一次謁見元首時的情景。希特勒機械地依次同他們握手,但從金發碧眼、相貌堂堂的哈根面前走過之後,他又轉身走回來,再次用雙手握住這名坦克手的右手,並用自己灰藍色的雙眼凝視著他。從那一刻起,哈根便可以心甘情願地為了元首而把頭放在斷頭台上。

此時此刻,哈根勃然大怒。他召集起手下的軍官們,說道:“拿一個尿壺來,把我們所有的勛章都扔進去,然後把葛茲·馮·伯利欣根(1)師的綬帶纏在上面。”不過,怒火過去之後,哈根戰鬥群再次投入了戰鬥。

馬利諾夫斯基和托爾布欣並肩向奧地利挺進。北面的馬利諾夫斯基由於崎嶇的丘陵地形而耽誤了行程,而托爾布欣卻沿著大路長驅直入,並於耶穌受難節,即3月30日接近奧地利邊境——距維也納只有四十英裏。

2

過去一年來,奧地利各地自發地組織起了許多松散的抵抗組織。1945年初,卡爾·索科爾少校,德國國防軍裏的一名奧地利參謀,與一個名為七人委員會的組織進行了接觸。這些人是民間抵抗運動的領袖,雖屬各種政治派別,但卻被對納粹的共同仇恨聯系在了一起。索科爾告訴他們,在奧地利發動起義要想成功,只能靠軍民抵抗組織的緊密合作;他透露說,他已經將在德國部隊中服役的奧地利愛國人士組織成了一支強大的地下隊伍。

索科爾身材瘦弱,一絲不苟。他今年三十多歲,最多有五英尺高。他曾參與過“七·二〇”陰謀,並曾在維也納協助監禁過蓋世太保和黨衛軍的官員。陰謀失敗後,他設法使他的德國上司相信,他只是履行了自己的職責。

索科爾和七人委員會聯合在了一起。他們決定將這個聯合稱為“O—5”。這是由“奧地利”(Oesterreich或Osterreich,這是1938年德奧合並以前奧地利的名字,當時奧地利叫作奧斯特馬克,寫為Ostmark)一詞的前兩個字母組成的簡單代碼。“5”是表示“e”,在字母表中是第五個字母。抵抗組織的成員開始在所有公開宣傳招貼中都標上“O—5”。廣大群眾只知道這是一個抵抗運動的標記。而各年齡段的奧地利人都開始用粉筆或油漆將“O—5”寫遍全國,這成了一項流行的運動。於是,人們產生了這樣一種印象,這一抵抗運動比事實上要廣泛得多,也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