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德國的作戰計劃(第3/6頁)

後來,有人指責這種安排,說羅伊斯將軍在博弈中孤注一擲,如果運氣不好,德國空軍就會全軍覆沒。羅伊斯將軍回答這些指責說,如果是“運氣不好”,當然很可能出現,而且可能要出現的最好方法是又參與戰鬥又保存後備實力,若沒有這些後備兵力,很可能就會造成戰敗,而當戰敗時,這些後備兵力又會輕易地被奪得勝利的敵人一掃而光。

獨立空軍入侵敵人領空並不是做表面文章,並不是為了向人們表示自己有能力飛到那裏去這樣一個簡單的目的。如果真是這種情況,敵人很可能會反抗,但可能不會采取很堅決的態度。因此,空軍的第一個行動的開始就必須對地面目標采取有效的進攻行動。這些進攻行動會迫使敵人用最大的力量來反擊,這正是每個國家武裝力量的領導希望看到的,因為他的戰略是逼迫敵人進行一次決定性的戰鬥,並不是希望敵人保存實力。

因此,已經確定的,獨立空軍在它的第一個行動中必須處於對敵人領土采取進攻行動的地位。因為第一個攻擊波會更多地遭到敵人的抵抗,故而決定首個攻擊波不帶炸彈,但要增加其彈藥的定額,後續的各個攻擊波則必須攜帶一定數量的炸彈。

當決定飛行突擊時,各支隊一般必須保持載重量許可的最高高度,以迫使敵人的飛機爬得更高,在高空中進行戰鬥,包括轟炸,必須在一開始就在高空中實施,以便避開高射炮的射擊,這也是為了在精神上給部隊增加自信。

根據突擊的通常理解,曾認為最好的辦法是把戰線盡可能擴大,以便迫使同盟國的兵力更加分散;這就是講,一過邊境,突擊縱隊應向同盟國全部領土做扇形展開,這種辦法是可行的。突擊縱隊所屬的分遣隊除非被消滅,否則會一直按照預先規定的路線前進,所以可以派給他們最合適的任務,即在打敗敵人空軍後,他們必須向前行進,盡可能長時間地深入敵人天空,使敵人在物質和精神上遭受最大可能的破壞,引誘敵人進一步來攻擊,從而進一步消耗敵人的力量。由於這些原因,不同縱隊的路線是根據標準來確定的,即用突擊遠離邊界的政治中心和鐵路中心甚至主要城市的辦法,來使敵人在短時間內感覺到自己已被對方從空中制服了。

獨立空軍第一個行動的突擊計劃必須經過仔細研究,所有細節也要經過仔細檢查,當獨立空軍司令發出行動命令時,各部隊,從最大到最小的部隊的指揮官都清楚地知道他們必須去做什麽。

如果最初的進攻行動成功,已經確定隨之而來的行動是,獨立空軍將同盟國軍隊的作戰區從它們各自的土地上割開,準確地講,就是切斷貝爾福、厄比納爾、土爾、蘭斯、夏爾維爾、吉維(以上均為法國城市)、迪南、那慕爾、聖通德及通格(以上均為比利時城市)。一線的法國和比利時領土的公路和鐵路交通,將被用來阻止軍隊和物資暢通,並阻止敵方軍隊在該線和邊界之間的活動。

就像羅伊斯將軍在他的備忘錄中所講,在這一點上他的思想並沒有全部被人們接受。當敵人的獨立空軍部隊已經減少到只剩一個微弱的力量時,他要用他的獨立空軍直接打擊敵人的抵抗力量。換句話講,他要用下面的方式來證明他的理論的最終結果:命令獨立空軍對敵人最重要、薄弱的中心進行肆無忌憚的進攻,以便使敵國人民處於極端痛苦的生活環境下,迫使他們放棄戰爭,乞求和平。按照羅伊斯將軍的說法,這將是結束戰爭的最快速和經濟的方法,敵對雙方不需要付出慘重的血的代價和大量的財富,因為敵人的崩潰更多的是由於精神上的壓力而不是其他方面,但是羅伊斯將軍這種極端的理論並沒有被政府采納,或至少是沒有被全部采納。羅伊斯將軍面對強大的反對聲,他認輸了,並且同意一旦奪得制空權,就用獨立空軍對同盟國軍隊在前線上的集結和行動進行破壞和打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需要切斷大量的從法國和比利時領土上通往前線的公路和鐵路交通,並使這些交通在設定的時間內保持中斷狀態。這個有一定難度,但並不是做不到,尤其是獨立空軍獲得制空權後,剩余的力量還足以發動這樣的進攻。如果這一目的不能達到,那麽羅伊斯將軍的極端理論就能付諸實施。

在同盟國軍隊的展開地區和法國、比利時領土之間選擇一條隔離線,此隔離線經過貝爾福、厄比納爾、土爾、蘭斯、夏爾維爾、吉維、迪南、那慕爾、聖通格和通格,並和法國與比利時的邊界平行,圍成一個縱深80~100千米的區域,如果把這個區域和其他領土切斷,將使同盟國處於十分艱難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