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德國的作戰計劃(第4/6頁)

當然,這種想法並不能馬上切斷全部道路和鐵路交通,那樣做也沒有必要。當我們認識到,同盟國軍隊的全部人員和物資必須在最開始幾天內通過這條路線,日後的軍隊行動及生活必需的每樣東西都要通過這一路線,我們就很容易理解,哪怕只是部分地切斷這些道路和鐵路交通,也將對同盟國軍隊的動員和集中,以及隨後的作戰行動造成嚴重的影響。此外,我們必須考慮這種交通中斷對正在向作戰區開進,又被迫在敵人飛機已經飛走了,自己卻只能停下來的軍隊帶來的精神影響。

一個由獨立空軍孤立同盟國作戰區的計劃已經完整地、詳細地制定出來了。

我們已經詳細研究過動員和集中時所需的鐵路交通情況了。鐵路沒辦法隱藏起來,和鐵路有關的每樣東西都能容易地計算出來,也許動員的大約人數也不是秘密了。根據某些情況,即使並不精確也能估算出通過所選定的隔離線的鐵路重要性的大小,同樣辦法也能估算出一般道路重要性的大小。

對通過該路線的每一條道路和鐵路,特別是最重要的道路和鐵路,都做了有針對性的作戰計劃,包括對它們實施進攻來達到預想結果的詳細說明。通常來講,並不會有計劃去破壞橋梁、鐵軌和其他道路設施,一般是用化學彈、燃燒彈和毒氣彈對普通道路和鐵路經過的各個中心進行轟炸,造成不可接近更不可通過的火區和毒區,從而在沿交通線建立一個禁區。在對中斷每條道路和鐵路計劃中,要明確指定應該轟炸的中心,以及應該對每個中心應投擲的炸彈數量(每一中心10、20或30噸)。也要明確指明,哪些地方、什麽時候必須重復轟炸,以便確保交通運輸線的中斷。如果獨立空軍每次飛行能攜帶3000噸炸彈,那每次飛行就可以轟炸150個中心,每次轟炸使用20噸炸彈。

因為中斷交通的計劃需要一定數量的航空力量,羅伊斯將軍自己保留決定權,在獨立空軍取得制空權後,還要看剩余兵力是不是滿足需要。如果滿足不了,他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極端理論去使用空軍。

德國知道敵人擁有白天和夜間使用的兩個轟炸部隊,這些部隊肯定是要使用的,更何況德國沒有驅逐機和防空驅逐機。怎樣來保衛自己的各個中心免遭來自同盟國轟炸機的進攻呢?羅伊斯將軍對這一問題有段敘述:

“一旦敵方防空部隊被消滅,甚至同盟國也將沒有剩下什麽驅逐機,戰鬥將在同盟國的轟炸部隊與德國的戰鬥轟炸機部隊之間繼續進行。”

很明顯,我們的戰鬥轟炸機部隊會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阻止敵人轟炸部隊的空中進攻。結果就會產生兩個平行的行動,雙方都盡可能使對方遭到最大的破壞。那麽,這種情況下,哪一方能打倒對方呢?在相同的條件下,當然是對地面目標具有最大進攻能力的一方。

正因為如此,我主張盡力把全部國家資源供給獨立空軍,為的是讓其對地面目標有最大的進攻能力。

盡管我們已經賦予獨立空軍這種能力了,在理論上我們還是不能百分百防止我們的各個中心免遭轟炸。我說理論上,是因為在實際情況下,我們優越的對地面目標進攻能力的潛在狀態都可以用來阻止敵人對我國領土的進攻,實際情況就是這樣的。

6月16日的部署

6月15日下午11點收到德國大使馮·陶普裏茨從巴黎發來的電報,當時帝國正在開會。這就意味著戰爭,人們在會議上勃然大怒,即使最反對采用極端手段的人也不得不屈服於這一避免不了的結果,最後的結果除了行動以外沒有別的辦法。午夜時分,總動員令發出,負責國家武裝力量總指揮的羅伊斯將軍向議會宣布:空軍將在6月16日上午6點-7點入侵敵國的領空,以開始瓦解敵國的抵抗。

為了消除某些議員對無限使用航空化學兵的疑慮,羅伊斯將軍建議把他的想法通知給對方,以便讓他們采取可用的反措施,由於阻止敵國軍隊的動員和集結手段是現成的,若不去使用它們,而等到敵人做好戰鬥準備,則將是對祖國的犯罪。既然敵人要防禦和保護計劃進行動員和集結活動的中心,那麽敵人就有責任從這些中心撤出居民。如果認為非武裝的居民、婦女、兒童和老人可以做擋箭牌,那真是太幼稚了。實際上,警告是多余的,每個人都清楚或應該清楚,戰爭畢竟是戰爭。

這就是著名的德國6月16日淩晨2時無線電廣播的來歷。

外交部部長說,這樣警告意味著放棄了突然性的好處,羅伊斯將軍回答他說,造成真正的突然性的是獨立空軍,而不是他將要行動的那個時間點。

羅伊斯將軍一開始負責指揮國家武裝力量後,就用無線電向獨立空軍發出如下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