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空中作戰的組織(第3/7頁)

這個機構與空軍的關系就如最高軍事委員會與陸軍的關系一樣,行使它相應的職責和權力。

盡管我所描述的是一些設想,但它在一個有限的範圍內是可實現的。

民用航空

空中飛行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盡管大家對它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種新的運輸方式將會迅速發展起來。我也在大膽地想象未來,人類的創造力是永無止境的,他們憑借著聰明大腦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在無數次失敗後發明了這種機器,這是運輸史上最快、最優秀的發明。我無法預言它的最終成果,但所有現象證明它將有長壽的生命。

空中運輸與其他交通工具有兩點不同,即:

1.不管從速度,還是從運輸路程來看,它都是現有最快的交通工具。

2.它的行駛路徑不需要修建。

至今所有交通工具都有兩種因素組成,其一就是道路。火車沒鐵軌不行,汽車也不能只在鄉間小路上行駛。對於海上交通,為了縮短水上航行距離,就要消耗繁重的勞動去建造類似蘇伊士和巴拿馬運河這樣的運河,只有飛機能夠自由地在兩點間任意來回移動。

由於這兩個重要的優點,飛機加速了地球表面各點之間的聯系,不管它們之間多麽遙遠和分散,都能更快速、更經濟地取得聯系。發明更便捷的交通工具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這一事實推動了航空的發展。鑒於這兩個特點,飛機在遠距離運輸中節省了更多的時間。另一些飛機將解決沒有鐵路的偏遠地區的交通問題,人們會更加重視這種將羅馬與倫敦之間的距離縮短為幾小時旅行的交通工具。

隨著飛機旅行的普及,短途和長途的航線都將得到發展。現在也可看到,航空特技飛機和私人飛機也正迅速發展。飛機經受了最大的考驗,滿足了人們最大的希望,尤其戰爭更有力地證明了飛機的重要性。意大利應該對這些高度關注,必須盡快建立起大量空中航線,並且向地中海海域擴張。歐洲三大國(英、法、意)的軸線穿過地中海到達蘇伊士運河,航線也大都沿著這條中軸線,構成巨大的航空網,聚於英國,穿過法國、意大利,再伸向亞洲、非洲、巴爾幹半島。

戰後的意大利在地理位置和政治上占絕對優勢,理應成為歐、亞、非三大洲的航空交叉點,這一事實使意大利在航空方面占有一種特殊地位,也承擔一定壓力。它必須與時俱進,迎接將要出現的巨大變化,保持現有優勢,避免淪為外國航空開發的跟隨者。

海洋事業都利用了地中海的政治和地理地位,航空就更不能將這種優勢拒之門外了。在自己的本土,有這麽廣闊的空間,綜合政治、道義、經濟以及為了國家安全的理由,意大利有充分的理由占領本土及地中海的空中領域,這應成為我國航空政策的指導方針。意大利不應滿足於當各國航線的中轉站,為了充分發揮它的優勢,它要成為地中海空中航行的領導者。

很明顯,建立都靈、羅馬到亞歷山大航線將推動倫敦、巴黎、都靈線,再從亞歷山大延伸到蘇丹、巴勒斯坦線。因此,我們不但要致力於本國和殖民地的主要幹線的建設,還要努力擴展意大利海岸與非洲、亞洲及巴爾幹半島的所有航線,也就是說,我們應成為舊世界各航線的交換中心。而我國距巴爾幹半島最近,那裏航空工業落後,我們很容易就能掌控那裏的航空事業,因為意大利東海岸亞德裏亞海各港口構成通向南俄和小亞細亞的天然基地,正好通過巴爾幹區域。

根據這些現實條件,意大利可能比其他國家更看重航空事業的發展,除了上述顯而易見的優點外,航空事業帶來的其他好處應給予正確評價:

1.經濟和工業上的好處。迅速發展的空中科技會推動整個航空工業的發展,這種工業最適合我國的國情。它只需要不多的原料和熟練的技術工人,而我們正好缺少資源,富有人才。如果意大利重視航空業的發展,它將成為航空工業的領頭者。

2.國家安全的好處。人們都不希望再次發生戰爭,但這不是絕對的事情。一戰出現了空中力量,雖然它還沒有發揮最大的價值,但是民用航空的發展也將提高空中力量的軍事價值。一旦戰爭爆發,取得制空權比取得制海權更有優勢,擁有一支龐大的空中運輸隊,就相當於擁有一支準備戰鬥的巨大獨立空軍。

命運賦予意大利優越的地理位置,戰爭又給它帶來政治威望,現在又有一個拓展航空事業的大好機會,這個機會可使它在一個重大的工業部門大展威望,它也是構成政治地位、國家財富和軍事安全的一種手段。

在籌劃建立我國、地中海和殖民地的空中航線時,必須從大局考慮,不必計較當前得失。在航空事業的起始階段肯定不會得到高利潤,因為讓人們改變傳統觀念,去接受這一新事物將會有一定困難,況且這一事業投入成本又高。但這些缺點不久都將被克服,競爭將推動科技發展,空中航線的成本也將迅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