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空中作戰(第4/6頁)

事實上,空戰並沒有固定的堅實可靠的規則,連一般的標準也列不出。雖然目標很重要,但也很難評估,因為選擇目標取決於一系列環境、物質、精神和心理因素等。正是這些無法估量的因素,所以,如何選擇敵方目標也就是在考驗獨立空軍指揮官們的才能。

只要確定了敵方目標和摧毀順序,空軍的活動就很簡單了——在最短時間將其摧毀,別無其他。在這種情況下,至少在理論上,雙方空軍將同時從它們的集中地集體出動,飛向選定的目標,途中不再相互尋找。如果雙方在途中相遇,一場空戰是免不了的,而這正是它們的目的。

我認為空中作戰這一部分非常重要,所以更深一層加以說明。若一支空軍很想尋找對方,而這時後者會設法避開,直接飛向它選定的目標。在天空中搜尋可能找到對手,也可能無功而返。如果一支空軍不顧主要目的,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空中搜尋敵人上,那麽它可能不但找不到敵軍,而且給敵軍提供了攻擊的大好機會。一方將順利地完成任務,而另一方則錯過機會失敗。這種失敗給戰爭帶來惡劣後果,必須盡力避免。在這種戰爭中,時間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在講空戰時,我曾經提到獨立空軍隔日出動的情況,但我的意思僅是表明,一支空軍即使只出動一半實力,或少量飛機,也是可以獲得重大成果的。但在實際作戰中,分散地使用空軍力量是不正確的,因為獨立空軍的任務就是要在最短時間內給敵人最大損害。尤其當面對一支實力相同的空軍時,更要最大地發揮獨立空軍的潛力,不必擔心浪費。用新的後備隊替換人員和裝備是有利的,但應該永遠使空軍不間斷打擊敵人目標。轟炸作戰的效果將決定戰爭的成敗,它取決於空軍能否在最短時間盡可能多地投下炸彈。

在講空中作戰的特性時,我只想表示:空戰看起來是個簡單的事物,它卻提出了一大堆很難解決的問題,即使在上面簡述中我們也能看到空中的激烈程度。

當你看到空戰的規模和威力時,就會意識到根本沒有什麽有效的防禦方法,因此,分散空中力量進行防禦是沒有用的,“承受敵人可能造成的任何損害”就是空戰帶來的實際悲劇。

這種悲劇是建立在摧毀敵國人民的物質和精神力量上的,人民時刻面臨可怕的災難,直到整個社會最終崩潰。它的矛頭指向平民,這是各戰爭國承受能力最弱的部分,而且不管怎樣,這種未來戰爭可能比以往戰爭更人道,因為從長遠看它犧牲較少。但是,沒有做好準備承受犧牲的國家必定是失敗的。

未來

我所講的問題用現有手段是很容易實現的,任何國家一旦認識到當今空中武器的價值和好處,就可以把它科學地應用到戰爭中去。

有了這個前提,我們就可以參照航空技術發展的趨勢,展望一下不久的未來。這些趨勢引出一條道路:要想跟上未來技術的發展,就必須沿這條道路前進。

航空面臨的實際技術問題是:如何使空中飛行的飛機更安全、可靠、經濟,也就是更適於社會需要,而對這些問題的研究要能實現以下四個目的。

1.增強飛行和起飛、降落設施的安全性。

2.廢棄目前飛機制造中使用的會變形、變質的材料。

3.增大飛機運載能力和活動半徑。

4.以較少的燃料提高速度,改善性能。

這些改進會使飛機無論平時、戰時都能實現更大的價值。

下面簡單分析一下這些趨勢。

1.增大飛行和起飛、降落設施的安全性。飛機在空中有自身的穩定性,能自動保持平衡,只要飛機下面有夠大的空間,飛行員不故意去破壞它的平衡而順著飛機的自身恢復趨勢飛行,那麽不論飛機是什麽狀態,最終都會恢復正常,這個性能就是空中特技——俯沖、盤旋升降、螺旋、橫滾等的基礎。在做特技時,飛行只要以某種方式使飛機失去平衡,改特技時,只要停止幹涉,飛機就會自動恢復平衡。碰到不正常的氣候條件——氣潭、風暴、側風等也會幹擾飛機的平衡,一旦氣候的擾亂停止,飛機便會自動恢復平衡。簡單地說,一架飛機會因為不正常的氣候條件或飛行員的動作等而失去平衡。

不正常的大氣條件一般發生在低空,靠近地球表面大氣壓力最強的地方,如同海浪在靠近岸邊處更難以捉摸一樣。盡管形成原因不同,地球的表面,也就相當於天空的岸邊處,影響更大。

前面講過飛行員可以使飛機失去平衡,這時他可能是操作錯誤失去了對飛機的控制,也可以控制飛機使其恢復平衡。失控是不會選擇高度的,如果飛行員足夠冷靜,下面又有足夠空間,他便可以輕易地使飛機恢復平衡。但如果他驚慌失措,飛機持續失去控制,那麽最終只會墜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