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邁萬德的血戰(第3/8頁)

唐納德·斯圖爾特爵士從來沒有想到,敵人會掌握這樣的主動權。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我們的炮隊奉令在大約有1500碼的地方建立陣地,先不開火,等步兵組成戰線……我們剛剛卸下炮車,準備投入戰鬥,忽然發現黑壓壓一片敵人勇敢地大步沖下來了。這時我們才發現,他們是在一道水溝掩護下的一條很長戰線的中央部分。他們散開兩翼向前推進,很快擺成一個半圓形開始包圍我們。你將看到我們該有多麽迅速才能調整我們的射程。在我們開火射擊大約5分鐘後,野戰炮隊的第四號炮迅速在我們的左側進入戰鬥,同時到達的2個炮兵護衛連開始在第四號炮的左方迅速連續發射。加在一起,總共有12門野戰炮,打得十分出色。2個連的人雖然把許多敵人打翻在自己面前,但是他們的推進卻一點也沒有被遏制住……我們不得不往後撤退,直到建立了新的陣地以後,2個炮隊才很快掃清了正前方的敵人。我們離開那裏時,大批可怕的屍體堆積在地上。

英軍估計,對陣的阿富汗部族武裝以吉爾查伊人為主,多達1.5萬人,最終陣亡1000人以上。英軍繼續前進,於4月21日攻占加茲尼,5月2日到達喀布爾,鞏固了對這兩座城市的控制。

但是,阿富汗遍地是抗英的部族武裝活動,英國人占領喀布爾和加茲尼,只能保住從白沙瓦到喀布爾道路兩側的狹長地帶。英國人甚至形象地稱阿富汗是一個危險的“捕鼠夾”。英屬印度總督李頓對英軍籠中困獸的處境深感憂慮,要英軍采取一切辦法,盡快從阿富汗這個“捕鼠夾”中撤出來。這一想法是迪斯累利內閣政策的體現,英國首相迪斯累利曾呼籲:“我的勛爵們,印度的鎖鑰不是赫拉特或坎大哈。印度的鎖鑰是倫敦。”

羅伯茨提出,應該采用英國統治印度的老辦法,對阿富汗“分而治之”。具體說來,由英軍主力駐紮在喀布爾,在坎大哈建立一個由傀儡統治的附庸國,赫拉特交給波斯,巴爾赫半俄國化。這個計劃還沒來得及實施,1880年4月,迪斯累利的保守黨在大選中失敗,格拉斯頓的自由黨內閣上台,決定在阿富汗實施新政策。1880年8月,英國人將從前被希爾·阿裏逐走的對手和侄子、多斯特·穆罕默德的長孫阿蔔杜爾·拉赫曼扶上阿富汗國王的寶座,條件是由英國掌握阿富汗的對外政策。阿蔔杜爾·拉赫曼經歷豐富,一直頗具野心。當時他剛從流亡數年的撒馬爾罕返回阿富汗,得到阿富汗許多部族的支持。

阿蔔杜爾·拉赫曼的兄弟、前赫拉特總督阿尤布,反對英國控制阿富汗外交,決心宣布“聖戰”,從英國人扶植的傀儡希爾·阿裏(與其父王同名)手中奪取坎大哈。他率軍從赫拉特出發,向坎大哈發動遠征。阿尤布遠征坎大哈的消息如野火一般到處傳播,大批阿富汗部族武裝自發集結到阿尤布旗下,有些阿富汗雇傭軍攜帶武器彈藥主動投奔阿尤布。阿尤布原本就有8500多人,兵力隨著一路前進而不斷擴張。1880年7月,阿尤布的2.5萬大軍即將在坎大哈附近的邁萬德與英軍準將伯羅斯指揮的一個旅遭遇。阿尤布試圖避免與英軍決戰,直撲坎大哈。他在右翼部署了騎兵警戒,以阻擊南面英軍的行動。伯羅斯接受的任務是在通往坎大哈的路上,對阿尤布的軍隊發動攻擊,阻止他向坎大哈或者加茲尼前進。這使得英國人在戰役中處於被動地位,他們不得不更靠近敵人,監控其行動,以便選擇適當的時機、地點和戰術,攔截縱隊行進中的阿富汗軍。

英軍的意圖是前往赫爾曼德河河岸,阻止阿尤布的隊伍渡河。雙方遭遇時,該部已在赫爾曼德河集結完畢。英軍這個旅包括2個騎兵團,即第3孟買輕騎兵團和第3信德騎兵團;2個孟買土著步兵團,即第1孟買步兵團(擲彈兵團)和第30孟買步兵團(雅各布來復槍兵團);英國第66步兵團;第2孟買工兵連的半個連;皇家馬拉炮兵B旅的E炮兵連。英軍總共有2600多名英印官兵,6門9磅的加農炮以及3000多名後勤運輸的民伕。英軍隊伍非常龐大,除了標準的補給品,還攜帶了大量額外的武器彈藥和足夠維持30天的糧食。軍官們帶的用具和裝備也沒有受到限制。馱運行李輜重有大批牲畜和腳夫,另外還有許多非戰鬥人員,包括廚子、擔水夫、裁縫、仆人和擡擔架的民伕等。坎大哈的統治者希爾·阿裏指揮的一支阿富汗大軍也加入到了英軍中。

英軍奉命不得越過赫爾曼德河,然而從坎大哈來的希爾·阿裏的軍隊已經過了河。這是一年中最為炎熱的時候,由於幾乎幹涸,河流已不再構成任何的阻礙,很多地點都可以通過。來自坎大哈的阿富汗軍隊推進過了赫爾曼德河,在河對岸占領了陣地。當混合編組的英軍等待著阿尤布的軍隊到來時,坎大哈的阿富汗軍隊步兵和炮兵部隊發生了嘩變,轉而加入到阿尤布麾下。大多數的阿富汗騎兵仍舊保持著忠誠。可是等到希爾·阿裏和他的財物被護送到英國軍營後,這些騎兵也散夥了,直奔坎大哈而去。英軍越過赫爾曼德河對叛軍進行了追擊,奪回了火炮,不過山地行動困難,牽引火炮的馬匹未能找回。伯羅斯用奪回的滑膛炮編組了1個特別炮兵連;由於缺乏牽引的馬匹,他只能為每門炮留下50發炮彈,其余的炮彈扔進了赫爾曼德河的深水坑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