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國王的改革

英國人撤走,照例又是內戰。阿尤布不甘心屈居阿蔔杜爾·拉赫曼之下,於1881年7月率1.2萬人的大軍擊敗了阿蔔杜爾·拉赫曼的王家軍隊,占領了坎大哈。阿蔔杜爾·拉赫曼在回憶錄中寫道:

第一,當時沒有錢來支付軍餉和政府其他費用;第二,沒有武器、彈藥或軍需品……我從前曾經說過,我最初繼承喀布爾王位時,我的日子並不好過。相反,我到處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這時,我首先開始認真對付我自己的親屬,我自己的臣屬以及我自己的人民。我剛在喀布爾安頓下來,還沒有時間作軍事準備,忽然發現我自己不得不去打仗了。

阿蔔杜爾·拉赫曼遠比阿尤布高明,他看準了阿尤布出兵坎大哈、造成赫拉特後方空虛的弱點,采取了突襲赫拉特、決戰坎大哈的戰略。他派出一路奇兵輕而易舉地占領了赫拉特,讓阿尤布前方軍心不穩。8月,他率大軍從喀布爾出發,在坎大哈城下與阿尤布決戰。阿蔔杜爾·拉赫曼回憶:

整整兩個小時內,戰鬥十分劇烈,而且不分勝負……我的軍隊開始從兩側後退一些,但位於中央的主力部隊由於我親臨督戰,倍受鼓舞,打得很出色。當我向前沖去時,阿尤布的部隊開始露出怯懦的跡象,我原先四個團的步兵——在吉裏什克挫敗後已投向阿尤布——便改變了自己的主意。在我統治以前,受過訓練的士兵們通常都有這樣的習慣,即他們一看到此方強於彼方時,便離開弱者而投靠強者。因此,這四個團看到勝利正轉向我方,立刻就向著同我軍苦戰中的阿尤布軍隊開火了。

阿尤布軍隊被擊潰,阿蔔杜爾·拉赫曼取得了坎大哈戰役的勝利。

阿蔔杜爾·拉赫曼大肆屠戮阿尤布的余黨,他寫道:“一個曾指控我為異教徒的毛拉,這時竟藏在先知的長袍下。我下令說,他這只惡狗是不應該留在聖潔的庇護所的。說罷就把他從屋裏拖出來,我親手把他宰了。”英國人據此以阿蔔杜爾·拉赫曼的口吻寫下詩句:

那些冥頑不靈的毛拉們曾對我側目怒視,整日播道祈禱;

他們發誓賭咒,死盯著我的進軍,直到我把阿尤布打得狼奔豕突;

他們只相信經書條文,殊不知國王的選擇者是利劍;

如今二十人早已沉默和僵硬,因為我已經替天行道。

失去了根據地的阿尤布先是逃到波斯,1888年又流亡到英屬印度,靠領取英屬印度政府的養老金了卻殘生。如此,從1881年到1901年,阿富汗終於進入了繼1863年之後,本國歷史上又一次難得的統一時期。

阿蔔杜爾·拉赫曼統治之初,阿富汗依舊地方群雄分立。阿蔔杜爾·拉赫曼自己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

每一個部族和村子的每一個毛拉和酋長,總是自以為是一個獨立的國王……他們的暴虐和殘酷是令人發指的。砍下男男女女的頭,放在燒紅的鐵板上,欣賞這些人頭活蹦亂跳,這就是他們愛開的一個玩笑。

事實上,阿蔔杜爾·拉赫曼本人的統治同樣鐵腕而殘酷。這與自己的堂弟、阿富汗土耳其斯坦總督伊薩克汗寬厚溫和的統治方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人心開始漸漸歸於伊薩克汗。早年伊薩克汗曾與阿蔔杜爾·拉赫曼一同流亡,阿蔔杜爾·拉赫曼開始統治的頭一年即任命伊薩克汗為土耳其斯坦總督,對著《古蘭經》起誓,給他絕對的信任。阿蔔杜爾·拉赫曼說:“我絲毫不會考慮他的不忠,我曾把最好的步槍和武器交給他使用,因為他面對著俄國邊界。”

1886年,阿蔔杜爾·拉赫曼身患重病,隨後有謠傳說他病死。伊薩克汗遂自立為王,鑄造錢幣,舉兵叛亂。

1888年9月,阿蔔杜爾·拉赫曼的王家軍隊與伊薩克汗的軍隊進行了決戰。伊薩克汗的精銳部隊所向披靡,王家軍隊紛紛敗退。就在即將分出勝負的關鍵時刻,一個極偶然的事件改變了戰局:一支王家騎兵奔向伊薩克汗臨陣指揮的山頭,準備向他投降;伊薩克汗卻以為這是一支直搗黃龍、前來活捉自己的奇兵,趕緊只身逃走。主帥逃跑,伊薩克汗的軍隊頓時慌作一團,四散奔逃,王家軍隊就此大獲全勝。伊薩克汗流亡到了布哈拉和俄國,阿蔔杜爾·拉赫曼對被俘的叛亂者予以了最嚴厲的懲罰。許多伊薩克汗部下的軍官被綁在炮口上,活活轟成肉醬;成百上千被俘的士兵被挖去雙眼,他們的親人都被賣為奴隸。阿蔔杜爾·拉赫曼憑借如此血腥的手段鎮壓了叛亂,維護住了阿富汗的統一。

接下來,阿蔔杜爾·拉赫曼繼續以軍事手段削平地方勢力。他相繼平定不肯臣服的吉爾查伊人和哈紮拉人,征服卡費裏斯坦(意即“異教徒的土地”),將其改名努裏斯坦(意即“光明之地”)。雖然統治殘暴,但阿蔔杜勒·拉赫曼是阿富汗近代史上最有遠見卓識的領袖人物之一。到1901年10月去世前,在長達21年的統治中,他全力維護阿富汗的統一,建立起一套中央與地方的管理體系。1886年,他將吉爾查伊部族強制從阿富汗中南部遷徙到興都庫什山以北。吉爾查伊人離開祖居的故土,來到陌生的新環境,很難再有力量反抗阿蔔杜爾·拉赫曼。吉爾查伊人從前是反杜蘭尼派,遷到北方後,處於塔吉克人、烏茲別克人和土庫曼人等非普什圖民族的包圍中,反而對屬於同族的杜蘭尼人親近感增強。強制遷徙政策不僅為阿蔔杜爾·拉赫曼清除了一個敵人,還為他爭取到一個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