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世間最美的感受”(第4/4頁)

506團中有一位沒有被丟在後面。這就是尼克松上尉。泰勒上將選派他作為101師的觀察員同17師一起空降,尼克松幸運地被指派擔任所在戰機的跳傘長。後來飛機被擊中,僅有尼克松和另外3個人在飛機墜毀前設法跳了出去。尼克松只有這一個晚上配屬於17師,3月25日就被送回萊茵河這邊,然後乘坐一架特種小飛機,回到了駐在莫米昂的2營。這次跳傘使尼克松成為506團中在傘兵服上佩帶三顆星的兩人之一。這3顆星分別代表參加過諾曼底、荷蘭和“主力隊行動”。另外一個是空降導航分隊的賴特軍士。在托科阿時,他是E連的人。

“主力隊行動”遭到了德軍的兇猛抵抗。同時,美第1軍的步兵師和裝甲師正經由最近占領的雷馬根的呂登多夫橋,擁過萊茵河,然後北進,去包圍在魯爾保衛德國工業中心的德軍。

艾森豪威爾需要加固在魯爾周圍形成的包圍圈,82師和101師可以派上用場。3月底,命令下來了,要求E連開拔,返回前線,但這次是在萊茵河上空。

老兵們決定不做任何冒險了。戰爭結束在望;安全,這個在巴斯托涅時還不能相信的東西,現在他們相信了,他們將努力做到。安全!盡量完整無缺!他們想逃離這令人厭煩的駐軍生活,他們知道怎樣照顧自己,他們做好了繼續戰鬥的準備,但不是為了當英雄。

新補充來的弟兄卻不這樣想。他們認為莫米昂是一個極好的地方。在這裏,他們在E連的傳奇人物溫特斯少校的嚴格管理下,日夜同老兵一起演練實戰本領。他們學習了救生課,已經對老兵有所了解,也得到了老兵的肯定。他們為能在這個連,這個團,這個師感到驕傲,並且渴望證明自己當之無愧。

因此,3月底,當準備開拔的命令到來時,E連早已準備就緒。他們將乘卡車去萊茵河。韋伯斯特很高興能夠離開莫米昂,對重返戰場既擔憂又興奮,且對不是空降參戰感到失望。“我還想空降進入戰鬥,”他寫道,“而不是乘卡車奔赴前線。因為執行空降任務很刺激,各種可能性都有--也許艱難,也許容易,也許根本就沒有敵人。而步兵作戰,敵人知道你在哪裏,知道你什麽時候到達,相比之下,就顯得平淡無味了。”

二等兵奧基夫將第一次參戰。他對當時的場景記憶猶新:“我們頭戴鋼盔,手拿步槍,野戰服下是輕便的毛衣,褲子束在作戰靴外,右腿上綁著挖戰壕的雙刃短刀,手槍帶連著野戰背包,連同一枚磷光彈和一枚普通手榴彈都捆紮在胸前的降落傘背帶上,野戰背包裏塞著軍用水壺、急救藥箱、K號幹糧。放置彈匣的老式子彈帶換成了布子彈帶。野戰背包裝的是最少量的短褲、短襪、刮胡刀、針線包、香煙等等。”在聽完隨軍牧師約翰。馬洛尼的彌撒和對全體官兵的赦罪文後,奧基夫躍上卡車,向德國進發。

E連即將進入它征戰歷程的第15個國家。弟兄們非常喜歡英國和英國人民。他們不喜歡法國人,因為法國人看上去沉悶、懶惰、肮臟,而且對他們毫無感激之情。弟兄們對比利時人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這是因為在巴斯托涅時,當地的平民曾竭盡全力支持他們這些美國人,雙方關系密切。

他們熱愛荷蘭人,賦予了荷蘭人大量贊美之詞。勇敢,機智,感激之情超出一切,擁有歐洲組織最好的秘密團體,把藏滿食物的地下室瞞著德國人卻告訴了美國人,愛清潔,勤勉,誠實等等,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現在他們要同德國人碰面了。在敵軍國土內的前線上與敵方的平民住在一起對他們將是第一次。有傳聞說,他們將不住在散兵坑裏,而是要被分配到德國人的房子裏住。如果這一傳聞屬實,他們將能以密切的方式了解德國人。一旦魯爾的小股敵軍被消滅,挺進德國中部的行動開始,這種可能性就更大。到那時,他們每天晚上都將住在不同的房子裏,而房主只能在幾分鐘前得知有人來住的消息。

他們將作為勝利者來到德國。在這之前,他們已被告知不要相信任何德國人,“不友善”政策禁止他們與德國平民有任何接觸。但是,除了利布高特和其他少數幾個人,戰士們與德國人並沒有世仇。他們中許多人欽佩與他們戰鬥過的德國士兵。韋伯斯特覺得所謂德軍暴行大多只不過是一種宣傳,還有幾位也有同感。不管怎麽說,反正不久他們就會親眼看到是否所有的德國人都是納粹分子,是否納粹分子都像盟軍的報紙、廣播中說的那樣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