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第2/4頁)

講完這句話,劉峙稍作停頓,環顧四周之後,見沒有人插話,也沒有人看他,又接著說道:“對張克俠、何基灃等人我也是早有防備,一直叮囑馮治安把張克俠控制在身邊,誰知張克俠此人十分狡猾,趁那晚馮治安出去執行公務時偷偷溜出了徐州。當時為了確保不出意外,馮治安還安排他的親信劉自珍帶著兩千多人的警衛隊駐紮在賈汪,專門監視他們。實在沒有想到,這個劉自珍也跟著他們一起反水了。”

與會的各位大員吃不準蔣介石的態度,杜聿明和劉峙發言後,誰也不願意接著發言。蔣介石見無人講話,將目光落在了郭如桂身上。

見委員長示意自己發言,郭如桂挺了挺腰板,開口說話。

“我兩次隨顧總長乘飛機到徐州東至碾莊圩一帶上空巡視,看到第二兵團和第十三兵團確實盡心盡力地救援第七兵團,但共軍調集大量部隊不惜一切代價阻擊我們的援軍,致使救援行動受阻,釀成今日之敗局,實屬無奈啊。”

杜聿明對郭如桂向無好感,每次與他見面,都會把目光移開。但這次他主動為自己開脫,便忍不住扭頭看了看他。廳長郭如桂發言後,副廳長許正春趕忙接著說:“碾莊圩之戰造成了黨國較大的損失不假,但從整體上看,我軍仍處於優勢地位,亡羊補牢,未為晚矣。自從16日宿縣被共軍攻克後,我們的後勤補給出現了問題,但目前的形勢正在趨向好轉。17日,第六、第八兵團沿津浦路向宿縣攻擊前進,希望能盡快奪回宿縣。第十二兵團到達阜陽,第十八軍強渡渦河成功,在到達蒙城時與共軍發生全面戰鬥。這幾日,十二兵團也在向宿縣方面前進,先頭部隊到達了澮河南岸地區,昨天,十二兵團已到達南坪集並向澮河前進。”

許正春講完之後,會議室裏一片靜寂,仍然沒有人接著發言。

“碾莊圩之戰已經結束,黃百韜的第七兵團血本全無,此時正是士氣可鼓不可泄的時候,再如此糾纏下去,必將人人自危,失去擔當之血性,貽誤更多的戰機。”想到這些,蔣介石也不願將會議開成無休無止的相互抱怨和自我開脫的會。恰逢聽到許正春轉變話題談到當前形勢,便順水推舟,決定不再糾結於黃百韜兵團被殲原因的分析,而把話題轉到後續戰略部署上來。

“碾莊圩之戰,我們後面會總結。現在,要集中精力制定以後的作戰計劃,再發生類似的事,軍法從事。”蔣介石順勢改變了會議沉悶尷尬的氣氛。

蔣介石讓顧祝同匯報下一步的作戰計劃,顧祝同給郭如桂使了個眼神。

郭如桂“啪”地站起來,捧著作戰筆記本語氣堅定地說:“眾所周知,宿縣位於南京和徐州之間,又處於津浦鐵路線上,是我們的重要物資儲存和補給基地。失去它,今後徐州、蚌埠等地的後勤補給難以保證,必須想盡一切辦法,盡快將其從共軍手中奪回來。”

與會者都認為郭如桂講到了關鍵點上,連一貫對郭如桂百般挑剔的劉為章也破天荒地點了點頭。

郭如桂並沒有在意大家的表情,而是不緊不慢地接著說道:“接下來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打通津浦路徐蚌段,建議暫時不能放棄徐州。不放棄徐州絕不是守在徐州原地不動,無所作為,徐州方面應該出動兵力向符離集方向進攻,第六兵團和第十二兵團亦應出動向宿縣進攻,兩部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完全有可能消滅立足未穩的共軍,從而打通徐蚌段的交通。”

這時候,負責情報的二廳廳長侯銘磊插話說:“根據有關情報,共軍中野幾個縱隊正在向十二兵團靠近,有可能包圍十二兵團。我們分析共軍下一步的計劃很可能是要針對十二兵團。”

一直沉默不語的劉為章這時開口說話,不過他首先轉達的是白崇禧的意見:“白崇禧將軍的意見我認為是正確的。他說不應該把重兵屯在徐州,那個地方四通八達,城防也沒有濟南那麽堅固,易攻難守。前人曰‘守江必守淮’是有一定道理的,還是應該把兵力撤到蚌埠去,這樣離南京近,對後面的部署調動有好處。”

劉為章說完白崇禧的觀點,開始陳述自己的意見:“既然知道徐州不是久留之地,不如及早行動,將部隊向蚌埠轉移,北可策應徐州,南可拱衛首都。”劉為章雖然同意郭如桂打通津浦路徐蚌段的意見,但堅持放棄徐州,將部隊撤到蚌埠。

劉峙一直堅持放棄徐州,將部隊轉移至蚌埠,聽到白崇禧和劉為章持同樣的觀點,此時的他忍不住站起來隨聲附和:“徐州城確實是個不易固守的地方,如果不及時調整部隊部署,向蚌埠方向轉進,必然會陷入首鼠兩端的困境,一定會影響後面與共軍的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