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第4/6頁)

碾莊圩在方圓十裏之內算得上一個大村莊,住有兩百多戶人家。圩四周構築著兩道又寬又深的水壕和兩道堅固的用來擋水的土墻。水壕寬約六至十米,水深一米有余。土墻不是太高,人可以攀爬上去,稱為外圩和內圩,兩圩之間有近百米的開闊地。兩條壕溝和兩道土墻相互配合,形成了天然的屏障。碾莊圩曾是李彌兵團的防區,他們在這裏構築了大量的半永久既設工事,壕內仿效日軍的防禦據點構築了堅固的地堡群,火力網交叉密布。所以碾莊圩雖是一個村莊,事實上可以算是一個巨大的防禦工事。

經過前幾日的攻擊,碾莊圩外圍的幾個村莊已經被華野悉數拿下,黃百韜第七兵團總部盤踞的中心區域——碾莊圩已經完全暴露出來,華野部隊似乎看到勝利的曙光。

但是,接下來碾莊圩一帶的戰鬥卻打得異常艱苦。

當看到碾莊圩近在咫尺,華野的許多官兵犯了輕敵和急功近利的毛病,心想前面那麽多敵人的師部、軍部都給收拾了,根本沒有把黃百韜的殘兵敗將放在眼裏,準備工作還沒做好,重型武器沒到位就貿然開始了強攻。

作為沙場老將和雜牌軍中殺出的悍將,黃百韜並非浪得虛名。他一開始就沒有把外圍陣地得失看得至為重要,因而仗一開打就抱定了憑借碾莊圩堅固工事死拼到底的念頭。

17日第一輪總攻開始,華野以聶鳳智九縱為主力從幾個方向同時對碾莊圩發起進攻。黃百韜依仗著地形和完善的工事,打得非常堅決和沉穩,再加上武器裝備方面的優勢,華野幾個方向都沒有獲得什麽大的突破,進攻部隊傷亡比較嚴重。

如何突破六至十米的水壕就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華野戰士計劃在水壕上架設一種事先做好的專用折疊木橋,壕對面土墻後的工事裏集結有大量的國民黨兵,機槍不停地“噠噠噠”響著,架橋的戰士前仆後繼,一組傷亡又上一組,付出巨大的犧牲後才把橋架好。這種臨時搭建的橋比較軟,走在上面一點也不穩,不少戰士掉進了壕溝裏,而且上面鋪的木板也被敵人發射的火焰噴射器點燃,沒過多久橋就被燒毀了,第一輪攻擊以失敗告終。

17日這天,為了鼓舞黃兵團的鬥志,顧祝同代表蔣介石又一次乘飛機飛臨碾莊圩上空,送來了蔣介石的親筆手諭。

煥然司令弟勛鑒:

此次徐淮會戰,實為我革命成敗、國家存亡最大之關鍵,務希嚴督所部,切實訓導,同心一德,團結苦鬥,期在必勝,完成重大之使命,是為至要。

順頌戎祉

中正手書

各軍師長均此

呈送完蔣介石的手諭,顧祝同又使用空地聯絡電台與黃百韜通話,給黃百韜打氣:“你們再堅持堅持,援軍已經到達了大許家地區,只要你們堅守陣地,頑強抵抗,很快就可以與二兵團會師的。”黃百韜不知道的是,顧祝同撒了個彌天大謊。國民黨援軍根本沒有到達大許家,他這樣說只是為了穩定第七兵團軍心而已。不但如此,顧祝同還從飛機上向黃百韜投擲了不少鈔票和勛章。就這樣忙活一陣之後,當顧祝同得知黃百韜已經獲悉援軍受阻的消息時,老奸巨猾的他不得不改口說:“煥然啊,邱、李兩個兵團在來援的路上被中共華野阻截,前行緩慢,他們離這裏大約四十裏地,你們如果能想辦法突圍出去,就能與邱、李兵團會合了。”

皮球又被踢了回來。黃百韜從顧祝同嘴裏確認援軍泡湯後,對蔣介石忠心耿耿的他仍然堅定地表示說:“我們會盡力的,我們會對得起總長,對得起委座的,實在突圍不了,就與共軍搏殺至最後一人。”他心知肚明,自己戎馬征戰一輩子,現在年紀大了,如果輸掉此仗,即使能回去也是讓邱清泉等人看笑話,活著不如戰死,還能落個為黨國盡忠的名聲。

至此,黃百韜已經抱了必死的決心。

經過商定,第二輪總攻定在19日晚二十一時。華野這次吸取了第一輪攻擊失敗的教訓,嚴令各部隊必須進行充分的準備。首先就是準備好武器裝備,避免再吃沒有火炮支援的虧,一定要補充足夠的炮彈、槍彈和手榴彈;二是決定不在水壕上架橋,因第一次架橋時基本能確定水深大約一米五左右,人是能蹚過去的,架橋傷亡太大,但進攻時務必研究好怎麽過水壕突入土墻的辦法;三是立即挖交通壕溝,大約兩米寬一米深,盡量向前延伸,越靠近敵人的陣地越好,同時,每個戰士再挖一個掩體,用木頭、樹枝等做好支撐,便於隱蔽;四是對戰士們進行思想動員,力求在戰前激起同志們同仇敵愾、殺敵報仇的決心。經過充分的準備和戰前動員,華野戰士們個個士氣高昂,信心倍增,決心打好消滅黃百韜兵團的攻堅之仗,盡快拿下碾莊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