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3/6頁)

為了鼓舞士氣,縱隊領導分頭下到部隊進行動員,和戰士們一道餓了啃一口幹糧,渴了喝一口涼水,和宣傳員一起編詞、打快板、喊口號,沿途做好宣傳鼓動工作。

六十九團不一般,

過溝涉水跨平原。

擔任先遣做模範,

真金不怕火來煉。

行軍為了趕時間,

追上匪兵把敵殲。

攻占運河鐵路橋,

後續部隊向前趕。

黃百韜如喪家犬,

夾著尾巴向前竄。

行軍為了打勝仗,

猛追猛插把敵殲!

團長於步而、政委孫方圃邊走邊傳達上級號召,戰士們本來餓得前心貼後背,疲憊不堪。可一聽說上級把自己團列為先遣團,頓時來了精神,一個個把褲帶緊了又緊,有的戰士還俏皮地說:“肚子空空行軍方便,免得拉屎撒尿耽誤時間。”就這樣,六十九團的官兵硬是咬牙堅持著,行軍途中,除了宣傳員鼓動人心的竹板聲,就是將士們大步流星趕路的聲音。

沙沙沙的腳步聲激起了文工團韋明股長的創作靈感,他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一幕幕戰士們奮勇殺敵的場景在眼前閃過,他立即奮筆疾書寫出了《乘勝追擊》的歌詞,交給亞威團長譜曲。亞威團長以他對部隊生活的獨特洞察力和藝術想象力,以夜行軍急促有力的腳步作為節奏,很快為這首行軍歌譜好了曲,呈現的節奏由弱到強、從低到高、由遠而近,之後發展轉化為齊唱、合唱和多聲部輪唱,制造出千百萬人呐喊、千軍萬馬排山倒海的音響效果——

追上去!追上去!

不讓敵人喘氣!

追上去!追上去!

不讓敵人跑掉!

看!敵人混亂了!

敵人潰退了!

敵人逃跑了!

同志們!快追上去!

快追上去!

不怕困難,不怕饑寒,

逢山過山,逢水過水,

乘勝追擊,迅速趕上,

包圍它,殲滅它!

包圍它,殲滅它!殲滅它!

六十九團的戰士們唱著歌曲,群情激昂,腳步更加有力。經過八九個小時的急行軍,晚上九點鐘左右,終於逼近了駐紮在八楊村及周邊的國民黨四十四師後衛部隊。六十九團沒有片刻休整,乘敵不備,突然襲擊了正在紮堆吃飯的四十四師一三〇團的一個營,解除了二百多人的武裝。六十九團從俘虜口中得知,國民黨部隊除六十三軍企圖在窯灣鎮搶渡運河外,黃百韜的六十四軍、兵團部、二十五軍等主力部隊下午已經全部渡過了河,河東只剩下殿後的四十四師的三個團和運河車站的守備部隊。

八楊村此起彼伏的喊殺聲驚動了四十四師其他部隊,他們一邊拼命地組織反擊,一邊集結人馬向鐵路橋撤退。四十四師師部就在八楊村,師長劉聲鶴命令各團使用重火力對沖過來的解放軍先遣隊進行壓制。此時的四十四師剛由原來的四十四旅改制,裝備非常強大,不算步槍、沖鋒槍,僅機槍就有二百余挺,在這方圓幾公裏的村莊裏,密集的機槍火力確實顯示出了巨大的威力。

作為先鋒團的華野六十九團好似一匹“孤狼”,他們沒有火炮等重武器,機槍數量也極為有限,況且村莊外田野上沒有防禦工事,沒有隱蔽場所,所以,一開始采取硬打強攻的辦法造成了嚴重傷亡。面對敵人強火力壓制頑強固守的打法,一向作戰靈活的華野六十九團迅速改變戰術,他們一邊牽制敵人,監視敵人的動向,一邊呼叫後續主力部隊火速增援。

四十四師眼看在八楊村的一三〇團吃緊,就讓其他兩個團各派一個營前去支援。恰在這時,華野後續部隊的迫擊炮連上來了,對準八楊村敵人的火力點一陣猛轟,頓時讓十幾挺機槍集體啞火。在解放軍夜戰、近戰淩厲的軍事壓力和政治攻勢下,敵人一個步兵連和一個機槍連繳械投降,其余的敵人退到了鐵路橋兩側堅固的堡壘裏。

運河橋頭堡不僅墻壁很厚,而且還裝有探照燈,不但如此,橋頭堡附近地形開闊,很難藏身,就這樣,敵人憑著地形優勢和強大火力,頑強據守。華野連續組織了幾次強攻,都無功而返。炮樓上的機槍還在突突作響,每一分鐘都有戰士倒下。

情況危急,一連連長張希春命令用炸藥包炸掉炮樓。在全連火力掩護下,一個戰士抱著炸藥包上去後,爬行到半道被敵人探照燈發現,不幸犧牲了。第二個戰士接著沖了上去,他選好角度,趁著探照燈射向別處的機會,一陣猛跑沖到炮樓下,終於炸開了一個突破口,但是後續人員突進去幾次,都被炮樓裏的敵人反撲了出來。張希春急中生智,把五六個手榴彈捆在一起,一連向炮樓裏扔了三捆手榴彈,隨著幾聲巨響,裏面的敵人被一窩端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