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救民(第3/3頁)

其實吧,裴該一開始還真沒想得這麽深,他純粹是擔心兩郡民生,怕被石虎糟蹋得太狠。我既在此世奮鬥,本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是為了延續司馬氏的家天下,怎可能不考慮百姓的安危呢?固然做大事不究細節,但那是權衡過後的結果,不是完全不理會細部,就能夠做成大事的啊。大敵當前,固當先謀其勝,但也不能由此罔顧民生,否則跟掘黃河以阻日軍,結果把河南百姓害得更慘的花生米有啥區別了?!

但經過裴嶷這麽一分說,包括裴該在內的在坐諸人,倒是也都醒悟過來,即便純粹考慮軍事,也不能忽視兩郡的饑民。陶侃就說了:“大司馬深謀遠慮,我等不及也。既如此,當先將府庫存糧,先輸河東、平陽,既厚儲以備劉央之用,也提防日後真得兩郡後,可以救護百姓。至於援軍,只能暫且不發,或者少發……”

裴嶷和楊清還在心算,能夠運上去多少糧食,裴該開口道:“並州形勢,較我等先前籌劃時,更為復雜。陽曲郭氏,世代大族,根深蒂固,即便石虎真的復奪了晉陽,也恐其死而不僵,到時候必有願意應和我軍者。恐怕劉央難以應對此等局面,看起來,還須我親自跑一趟平陽了……”

眾人皆勸,說明公不可輕動,裴該卻決心已下,堅決北上——其實他一定程度上,也有想躲秋收前後太多太繁瑣的日常事務之意。眾人說了幾句,也便不再勸諫,因為裴該所言有理,真要面對陽曲郭氏那種高門世家,恐怕出身低微的劉央是難以應付的;況且並州局勢混沌,裴該隔著十萬八千裏的也不好遙控啊。“明公不可輕動”,只是習慣性的套話罷了——要中樞領導勞碌奔波,則咱們做臣子的,臉上很光彩麽——大家夥兒也都明白,是到了大司馬該動一動的時候了。

於是裴該最終決定,率部曲三千人押運糧草北上,去坐鎮平陽,統籌前線戰事。